罗田论坛

 找回密码
 新用户注册

扫描二维码登录本站

查看: 2250|回复: 6

廖家明:一位50后的自编简传(连载6)

[复制链接]

68

主题

433

回帖

12万

积分

积分
126572
发表于 前天 15: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罗田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新用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激扬文字 于 2025-7-31 20:05 编辑

三、务农怀忆(1967 年 1 月—1970 年 2 月) (上)


自 1967 年 1 月起,到 1970 年 2 月止,除去 1968 年 10 月到 12 月回校复课闹革命约 3 个月时间,我回乡务农累计达 3 年之久。当时农村实行人民公社体制,现在的行政村和行政小组当时分别称为生产大队、生产小队,现在的乡镇及其派出区域管理机构当年先分别称为区公所和人民公社,后分别称为人民公社和管理区,农民当时则一直被称为人民公社社员。农业生产以小队为单位集体组织进行,每天由小队长就农活和人员做出安排,多数情况下都是十几甚至几十人一起集体劳作。每天出工披星戴月,除上午下午出工外,早上还要出工约 1—2 小时。社员出工按满劳力、半劳力、辅助劳力不同档次计工分,年终以小队为单位统一核算分值,在此基础上算出各家各户全年的盈亏。


我所在廖家坳人民公社属河铺区公所管辖,下辖 7 个大队,我们第三大队共有 9 个小队,我家属于第六小队。我们小队由罗家畈、徐家畈、粉屋、李家坳、洪家冲、王家畈和上铺等 7 个自然村落组成,队长廖允远比我长两辈,年龄跟我父亲差不多,精通各种农活,擅长生产管理,对人也很和善,从来不沾集体便宜,是一位很优秀的农村底层干部。他每天东跑西赶,检查社员生产和农作物生长情况,晚上开会计工分计到半夜,可每天早上总是天还没亮就起床,拿着铁皮广播筒到小队各自然村呼喊社员起床出工。多年后,只要记起当年的务农岁月,耳畔就会响起每天早晨他那铁皮广播筒里发出的洪亮而悠扬的声音。在他身上集中了那个时代农村底层干部兢兢业业、吃苦耐劳、不求名利、一心为公的优秀品质。


1966 年 12 月底串联回乡后,没过多久“破四旧”运动蔓延到农 村。一时间各小队将社员家供奉祖宗的香案、大门头上和堂屋里悬挂记录祖宗功德的匾牌等等均作为“四旧”销毁。当时最流行的一段毛主席语录就是“凡是反动的东西,你不打,他就不倒。这也和扫地一样,扫帚不到,灰尘照例不会自己跑掉。”为了彻底铲除“四旧”,大约1967 年 1 月,大队造反派组织了两次行动:一次是拆除一小队对面塆的贞洁牌坊;一次是搜查全大队“四类分子”(地主富农、反革命分子、坏分子、右派分子)家里的“四旧”物品。作为回乡红卫兵,我被通知与大队一帮年纪比我大好几岁的年轻人一起,在村造反派头头组织下,先后参与了这两次行动。当时我刚满 14 岁,且人瘦个矮,每次行动都跟着大伙看热闹。拆牌坊是一天下午进行的,一起去的年轻男女有二三十人,领头的先把随身带来的几根犁纤连接起来,再将其一端系住牌坊的顶部,然后十几个身强力壮的小伙子喊着“一二三”一齐拉。只三五下,那座在对面塆青龙嘴上屹立了上百年、记录着其先辈女性贞洁盛誉的花岗石牌坊轰地一声倒在地上,站在远处看热闹的几个女青年和我看得口瞪目呆。搜查“四类分子”家“四旧”物品是一天夜里进行的,晚饭后才接到通知,大约 9 点钟从我们塆与我亲房的肇辉六叔家开始,然后逐个小队搜查,到最后一站楢榨塆时天已大亮。在此之前 10 多年,“四类分子”家早已经过多次清算和搜查,到此时已经都是家徒四壁,因而此次搜查并未搜到“四旧”大件,无非就是小孩戴的银颈圈、银手镯、银连心锁、一两块民国时期袁大头银元、女人用的银簪和手镯、民国时期小学课本和一些线装古书等等。每到一家我都默默地看着他们翻箱倒柜,偶尔接过他们没收的物件转递给负责人,到后半夜困得不行,边走边打瞌睡。多年后,一想起当地唯一的贞洁牌坊在我的眼前倒塌,惋惜和罪过之情油然而生;尤其是想起跟随大伙去亲房的肇辉六叔家搜查,尽管自己什么也没说、什么也没做,心里却依然充满愧意,总感觉对不起肇辉六叔及其家人。


1967 年春节后学校继续处于停课状态,新学期绝大部分学生都未上学,只有极少数学生继续到学校造反。其时“破四旧”风潮已过,武斗已从北京等大城市蔓延到基层,据说李时杰等老师就被我们年级二班造反派头头夏兴茂等学生打得死去活来。出于好奇和好玩,新学期开学时我也意欲继续上学,遭到父亲坚决反对,声称如果我坚持要去学校就打断我的腿,因而只好作罢。虽然没有继续上学,但身份毕竟还是在校学生,而且年纪才只 14 岁,所以小队干部并没有要求我同社员一样出工。当时全家 7 口人,父母、姐姐、妹妹和两个弟弟,每天用水和烧柴都需要不少,而父亲白天做缝纫,早晚还要挖宅基,母亲腿脚不好做不了重活,姐姐要参加小队出工生产,弟妹都很小,所以挑水捡柴等家务几乎全都落在我身上。每天早上起床后,先收粪,再挑水,然后给父亲挖屋基当帮手;白天与同塆堂弟晚明或隔壁塆粉屋的廖会文、廖习文兄弟去仙女岩砍柴,上下午各一担,夏天白昼长,有时候早上也上山砍一担;下午父亲缝纫收工回家又帮他挖屋基上土挑土。1967 年前大半年基本上就是这样日复一日度过的。


大约从1967 年下半年 9、10 月起,上山砍柴相对减少,转而主要参加小队生产劳动和协助父亲筹备建房。由于年纪小,做不了出大力的事,出工多数情况下是跟妇女和老人一起做些锄草、捡棉花之类的轻活。当时满劳力出工一天记 10 个工分,我作为辅助劳力,最开始出工一天才 4 个工分,但好在并没有要求我每天都出勤,如果家里有事可以不出工。这时建房筹备已进入最紧张时期,除继续挖宅基外,还要备石料、搭土砖、运盖瓦、砍桁条、锯橼子、做门窗,其中最刻骨铭心的是搭土砖和砍桁条。所有土砖都是挖门口塘底的黄泥搭的,父亲为了房屋稳固,特地请木工做了几幅加大号的砖匣,倒出的砖比普通砖大很多、重很多,码砖和搬砖时非常吃力,几千块砖几乎都是我和姐姐两人堆码、翻码和搬运到屋基现场的,每次都累得直不起腰来。桁条和盘方是当时农村建房的主要木构件,一栋“明三暗五”房子的桁条和盘方大约需要近 100 棵松杉树木。我们大队不是林区,山上树木少,大队护林员只给我家在洪家冲屋后山上批了 30 来棵树,远不够建房所需,不得已父亲只好到八迪河尹家沟大山上找与母亲娘家亲房的亲戚购买以弥补不足。无论是本地砍桁条还是请人去尹家沟驮桁条,我都是父亲的主要助手,不仅要做好联络和服务帮工的工作,自己还得参与肩驮背扛。奔波几十里去尹家沟驮桁条接连去了两次,第一次搬运的 30 多根桁条途径双凤坳时不幸被该大队造反派拦截没收交给河铺林业站,我多次去河铺林业站要求退还均无功而返,不得已又去尹家沟重新购买。历尽各种艰辛,经过近 8 个月准备,新房于 1968 年农历三月二十日动工,三月二十四日上梁,全塆第一栋单门独户的新居由此诞生。全家搬进新居后,接着又忙于房子出路砌台阶和房子左右两侧砌石岸护土。房子左侧那条又高又长的石岸和房子出路所有台阶的石头,几乎全都是父亲带着我两个人搬运到场的。



老夫聊发少年狂,指点江山也激扬!

19

主题

8469

回帖

42万

积分

积分
423169
发表于 前天 15:2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

主题

433

回帖

12万

积分

积分
126572
 楼主| 发表于 前天 18:20 | 显示全部楼层
此篇发重了,请编辑删除其中一篇。

点评

看了一下,两篇都有回复,想想还是不删了吧。 谢谢你的才华与支持,你辛苦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6 小时前
老夫聊发少年狂,指点江山也激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54

主题

2万

回帖

88万

积分

君子上交不诌,下交不渎。

积分
882386

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荣誉管理推广达人宣传达人

发表于 昨天 10:29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57

主题

29万

回帖

1918万

积分

一路行歌,感动自己!

积分
19183883

最佳新人热心会员推广达人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荣誉管理论坛元老

发表于 6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激扬文字 发表于 2025-7-31 18:20
此篇发重了,请编辑删除其中一篇。

看了一下,两篇都有回复,想想还是不删了吧。

谢谢你的才华与支持,你辛苦了
山青水秀的罗田,处处风光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3

主题

12万

回帖

963万

积分

积分
9638514

最佳新人热心会员推广达人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荣誉管理论坛元老

发表于 3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3

主题

12万

回帖

963万

积分

积分
9638514

最佳新人热心会员推广达人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荣誉管理论坛元老

发表于 2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欢迎精彩继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新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联系方式|关于我们|罗田论坛 ( 鄂ICP备16011092号-2 )

GMT+8, 2025-8-2 15:39 , Processed in 0.123289 second(s), 3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