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罗田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新用户注册
x
近日来,看到网上披露的江苏省13个地级市2023年罚款收入统计数据和2024年罚款收入预算表,真的是心中五味杂陈,不知所云。不知大家是否意识到当罚款收入成为地方财政的新宠,唱起地方财政的主角,此时百姓心中的感受如何?
不可否认,罚款,作为为一项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的手段,主要是对那些由于违反了法律、规定或者其他一些约定,实施的一种经济惩罚。然而,如果我们把这种罚款视为某些地方政府主要的财政收入来源,是否有悖于罚款的良好初衷?
不妨我们先来以江苏省13个市的几项数据入手,来看看罚没收入在地方财政收入中到底充当了什么角色? 据相关媒体披露,2023年江苏省13市罚没收入总计97.77亿元,其中罚没收入Zui多的盐城市31.72亿元,远远高于其它各市,占整个江苏省罚没收入的32.45%。再说,盐城市经济总量在江苏省13市中位列第8,罚没收入是否有些高得离谱?是否应该反思,这种占比将给老百姓带来何种感受?
再来看看2024年全省各市公布的罚没收入预算,其中居高的依然是盐城市41.59亿元,比2023年同比还增长了31.1%,紧随其后的是苏州市和镇江市。
法规执行和公平正义维护方面的真挚决心的体现,更包含了百姓多少的无奈。可以想象,如果这样下去,为了地方财政收入而想方设法罚、巧立名目罚、不择手段罚……,老百姓还怎能出门?还如何生存?
笔者不反对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法律法规尊严的正当处罚,但不苟同借某种名义,巧立名目的为罚而罚的做法。比如一些地方借交通安全之名,千方百计对老百姓的二三四轮车进行围剿罚款,这样得来的看似十分靓丽的罚款收入,恐怕结果只会是背离民心,激起公愤,不利于社会的和睦稳定。总之,这种罚没收入比例逐年上升的现象,是否值得我们地方政府的深刻反思?
以上观点,正确与否,欢迎大家来评论区批评指正的同时,更期待分享大家的看法和见解。 来源:今日头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