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罗田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新用户注册
x
李茂:用镜头记录家乡变化的农民摄影师
摄影之路艰辛漫长,光影世界神奇美妙。“吾将上下而求索”,不负青春与韶华,不负众望与初心! ——李茂摄影感悟
(摄影师李茂拍摄日出) 一 知道李茂的名字,是在网络上。早就听朋友们经常评价他的摄影作品,真正与李茂相识,那还是前几年的一次偶然。那天,一位朋友邀请我去白莲河乡的柳仙观春游,其目的是介绍一下柳仙观,起个宣传的作用。我和朋友如约而至,当时,一个又黑又瘦看上去做“一身太阳气味”的摄影师,因为在拍摄时无人机触碰高压线掉到池塘里了。在他一筹莫展时,我见状便说:“这位师傅,不用着急,工地上有小工,给人家百把块钱,不是既方便别人又方便自己么?”于是照搬去做,经过一番努力,无人机果然被打捞出水,他一高兴,就大方地给人两百块钱。在接下来的闲聊中,我们互通姓名,他一听说我,便两眼放光,紧握着我的手说经常拜读我的文章,我也觉得相见恨晚说:“原来你就是只闻其名不见其人的摄影大咖李茂啊!”。其实我跟他早就是网友了,只是未曾谋面而已。
(2008年建设中的柳仙观) 当他得知我此行的目的时,便向我津津乐道地讲起柳仙观的历史和故事,还打开手机翻看柳仙观的自修建以来不同时期的照片和视频。从他提供的资料来看,他是在用镜头记录着柳仙观的变化,见证了鄂东第一道观柳仙观的来龙去脉。刚好为我的文章提供了大量的佐证,让其更加具有可读性和趣味性。 自此,我和他成了真正的朋友,也对他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摄影是他业余爱好,更是他终生的追求。 二
李茂出生在罗田县第一大湾——里半街,刚刚年过花甲,因为父亲是个农民,命中注定他也是一个农民,但他有一双深邃而灵敏的慧眼,为人实在。在上海打过5年工,当过13年村干部,做过22年农电工。1982年因高考失利回乡务农,由于干事踏实,为人正直,思想开放,他很快就选上村干部。在工作期间,听老人们介绍里半街的来历:里半街原名“李半间”,相传古代罗田县有三斗半好屋基,里半街占半间,因全湾人姓李,所以叫李半间。后来因湾大人多,子孙繁衍昌盛,房屋依山而建有一里半路长,湾名就演变而成“里半街”。
(2017年里半街清理当家塘)
民国16年(1927年)英罗边区第六乡苏维埃农会,就在里半街李氏四户宗祠正式成立。当时隶属中共红山〈英山〉中心县委下辖的英罗苏维埃边区政府直接领导——第六乡农会,简称“六乡农”,存续时间(1927-1931)为期四年。湾名不仅传奇和神秘,湾里还有多座石灰窑,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它为英罗浠三县建设作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村里更有秀美的山水风光,里半街四面环山,春时繁花似锦,争奇斗俏,遍地芬芳;夏天满目碧绿,滴翠流光,是绿色的海洋;尤其是秋日更怡人,层层叠叠的梯田,稻子金黄,还绣着红叶,十分绮丽壮观。他常常被这些瑰丽的自然景物所陶醉,难怪现在旅游最流行的一句话就是“最美的风景就是家乡”。
他把宣传推介家乡作为他的梦想,也是老村长的嘱托。
一次在和村干部一道去边界踩界,老村长拍着他的肩膀,对他语重心长地说:“李茂哇,我们里半街山清水秀,历史悠久,是一块红色的土地,你要用你的智慧把她宣传出去,要让外面人知道,更好地把村里发展壮大起来,那是一件多么有意义的事!”从那时起,他就在心里留下了信念:拿起相机,把家乡的美景拍下来,展示出来,把带着传奇色彩的家乡推介出去。没想到,这一信念改变了他一生的道路。
(里半街云海)
2004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在一本《半月谈》杂志上看到一款摄像机的广告,他高兴得手舞足蹈,好像手中拿的不是书籍,而真的是相机。自然而然,囊中羞涩的他,经过七拼八凑,他的第一步,梦想成真了——购到了自己心仪的照相机。
他长期扎根于基层,农业、农村、农民是他无穷无尽的创作源泉,给了他非常接地气的艺术素材,也成就了满是村口野嘴的三句话不离本行的性格。他从改革开放走来,经历了精准扶贫,见证了乡村振兴 ,无论是哪个阶段 ,摄像机是他的生活伴侣,车箱里唯一不可缺少的就是相机。别人是哪里好就去哪里拍,而他是无论走到哪里,哪里就是他的摄影战场。所以他的作品不是“来看这里,头偏一点,好,还低点”之类的矫揉造作而朴实无华 。他总是努力去寻找去打抢去捕捉最真实、最感人的瞬间,并将这些瞬间定格为永恒。
从业余爱好到忘我的投入,他经历了很多很多。在疫情防控的第一年,也是他身患重病在武汉协和医院治疗的时候。他痴心不改,在治疗期间合理安排时间,仍然坚持拿着摄像机,四处采风。他妻子心疼地说:“别人是把摄影当做兴趣爱好,你是把摄影当做天大的事。”为了让他安心治病,妻子几次把他的摄像机偷偷藏起来,让他找不到,免得到处跑影响治疗。正是因为对摄影的执着,这一年他在里半街拍摄的《基层防控不留死角,乡长喜吃“闭门羹”》图片新闻在学习强国上报道,并被全国十几家省国级网站升级转载;《三任乡党委书记齐聚里半街共商抗洪大计》图片新闻在人民日报发表;《大别山深处“英雄地”涌动爱的暖流,白莲河乡多村捐助在沪老乡》图片新闻被中国地市州报评为消息类二等奖。
(里半街全景图)
也就是这一年他被黄冈市摄影家协会评为“疫情防控优秀摄影师”。他的摄影作品是绿水青山的再现,更是人与自然的交融。2022年世界地球日第六届“最美地球印记”主题活动中,他在白莲河湿地公园的摄影作品经过组委会推荐,通过专家评定和大众投票角逐入围前30名,继而进入前6名荣获“国家最美湿地公园”荣誉称号,把刚刚成立不久的白莲河示范区推向了全国和世界。事实证明他这个人一根筋,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他用他的相机,把他的家乡描绘得淋漓尽致,没有辜负老村长的殷殷嘱托。
三
拥有摄像机拍摄家乡风光并不是李茂唯一的梦,记录家乡与时俱进的变化才是他的终极目的。
李茂把摄像机当作他的第三只眼,充分记录了白莲河的沧桑巨变,音像俱全,画面迷人,感人,振奋人心。
2018年的一天,他看见白莲河城区街道滥建乱堆,道路狭窄,污水横流,臭气熏天,垃圾遍地,一片狼藉,居民和过往司机苦不堪言。他觉得白莲河虽然拥有一个美丽的名字,但名不副实,想想别的地方的街道那么美好,他觉得特别的心疼。但他认为这街道总有变化的一天,便决定拍下这些,留作历史的记忆。他蹲在一场大雨后泥泞的街道上拍摄这种现状时,突然一辆皮卡车“肆无忌惮”地开过来,俨然不把他放在眼里,吓得他赶紧后撤,但四溅的泥水仍弄满了全身,差点摔倒,但相机被摔出几米远。这时一位70多岁的老人见了,连忙去帮他捡起相机。他一边揉着双眼的泥巴一边不停地说:“我拍到了!拍到了”!老人不得其解,连忙问“什么什么?”他说:“我终于拍到了白莲河的脏、乱、差”。没有想到老人更是潺喷喷鼓䁬䁬地对他说:“我88年退休回来的,改革开放这30多年来白莲还是那个白莲,哪有什么变化啊!”
(2018年白莲河城区中心街道)
谁知不到一年时间,白莲示范区应运而生。在街道整治改造中,李茂又是一如既往地去拍摄拆迁过程中的人和事。在拍摄中一位扛着锄头的老人正在和别人聊天时说:“白莲30多年没变化,这回咧,大变化啦!”老人说这话时,敏感的他摄下了这位老人十分欣喜开心的样子。
要拍白莲的变化不仅要拍街道的变化,更要拍白莲水库的变化。李茂为了反映大坝改建工程的进程和干群的精神面貌,他不放过每一个细节。2023年12月的一天,他早早的起床来到水库大坝,拍摄整改后在日出时大气磅礴美丽风景,不顾北风呼啸,天寒地冻。由于风大和发电厂电力信号干扰,无人机此时此刻也是力不从心迷失了方向,一下子撞到一棵大树上吊了下来。由于找机心切,在寻找的时候,不小心脚踩空了,摔了一个仰面朝天。无人机是找到了,可是维修要上万的钱。妻子得知后大发雷霆,说:“你治病用了那么多钱,病还没有彻底恢复,人又危险又花钱,家里照相机摄像机无人机十几台,叫莫你用,哪来现钱补破锅,你是不要命啊?”。可是对摄影的痴迷让他难以止步。妻子也深知丈夫不像别的男人钓鱼、抽烟、酗酒,这已经算是“正路”,况且他患的鼻咽癌晚期,自己也无法改变他,不如放手让他去搞摄影,安度晚年。
(2021年白莲河拆危除乱)
于是,他用十倍的劲头,百倍的精力投入到摄影之中。难怪他拍摄制作的《青山绿水白莲河》影视片中,苍翠的山、碧绿的水、白云飞渡、白鹭翱翔、溢洪咆哮等等镜头,无不动人心魄。《里半街的传说》《崛起的白莲河》《党旗辉映张八塘》《乡村旅游何处去人间仙境叶家冲》《我们是大坳冲人》等作品,一个个精彩的短视频,就是家乡变化的真实写照,虽然波澜不惊,却非常的接地气寓意深刻,耐人寻味,深受读者喜爱。其中《白莲河畔党旗飘扬--党建引领示范区,城区改造换新颜》视频作品入选黄冈市委组织部党建宣传视频。这些作品都是家乡的再现,足以见证他为家乡的付出。在患病及康复期间他拍摄家乡不仅获得了多个等级奖项,他的身心更是得到了更大的愉悦。
近二十年来,白莲河境内没有他李茂没去过的村组湾落,只有他没去过的人家,白莲河的山川、水库、河流、田园遍留他的足迹,都存于他的影像之中。在他的作品中不仅能看得见山,望得见水,更能记得住乡愁。
四
李茂10几年来如一日,孜孜不倦不辞辛劳,不仅为拍摄家乡宣传家乡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而且在展示白莲河,宣传罗田,推介黄冈等方面也产生了很大影响。
2022年2月14日,天堂寨下了一场大雪。听到消息的他立即约上三位同伴,天不亮就驱车前往拍摄雪景。由于石阶陡峭,雪后结冰又滑,刚刚出院不久的他在猴儿谷上面就已经走不动了,看到前面的一个年龄比他还大健步如飞的走得很远,给了他继续往上爬的毅力。可是当他七走八走的时候,一心想着快点、再快点,怕没有赶上日出时的那一个精彩瞬间,却在一个急转弯处撞上岩石,他“哎哟”一声滑倒,手擦出血来了,腰也扭伤了,几次想站起来确实无能为力。此时此刻他是多么希望有人帮他一把,可是叫天不应叫地不灵,同伴早已爬上去。几番挣扎后,虽然爬起来了,李茂心里却在打鼓:这儿零下四度就果难走,继续前行吧,上面温度更低的路不知怎么走,万一遇到危险连一个送信的也没有,而且不一定能达到目的地;不去吧,人已来了,知难而退,半途而废可不是自己的行事作风,何况比我大的还有以前不少人尺把深的雪都上去了。最终他毅然决定:去,不到长城非好汉!皇天不负有心人,他排除一路艰险,一步一个脚印,终于登上了观光电梯,这时太阳刚好喷薄而出,他既拍到了天堂湖的云海也拍到了天堂寨的雪景,心里比吃蜜还甜,比见到了久别的情人还高兴,虽然忍受了伤痛,但他认为值得。因为这一次他拍摄的《神秘的天堂湖》被湖北省水利风景区微信公众号转载。
(2021年天堂寨雪景)
李茂的作品何止这些在省一级媒体上发表,《罗田是老家一见如故乡》在湖北省2023短视频精品大赛中荣获优秀奖。他还为黄冈市不少作家、文化传媒和文联等单位或个人,只要是反映罗田变化的照片都是无偿地提供,人家要什么,他就给什么,自己没有的,甚至连忙去赶拍做到精益求精,大家有求必应当然也是众口皆碑。他为《大别山南蕙兰香》、《乡土情缘》、白莲河示范区即将出版的《大地丰碑》和《大美罗田》、《罗田关寨》、《罗田文史资料》等多部鸿篇巨著免费提供封面和文章摄影照片。
曾经有人不解地问他:“你怎么不收钱呀?”
他说:“我虽然重病花了不少钱,但是为了宣传推介家乡我宁愿付出,这就是我摄影的初心。”不是吗?摄影完全是实现他的一个梦,是为了一个嘱托,也是他对艺术的追求。
五
将近20年的耕耘,李茂实现了他的梦想。他的摄影技艺日益精进。他的作品《溢洪道改造中》,在湖北省旅游摄影家协会“生态白莲·最美湿地”摄影大赛中荣获一等奖;《四葫公路》在湖北省摄影家协会“英山最美四好公路”摄影比赛中荣获二等奖;在他的第二家乡覆钟地拍摄的《天琼》照片,入选第22届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并展出;荣获2022第六届“最美地球印记”主题活动优秀摄影师、视频号连续两年优质创作者、2023年因为摄影被国网供电公司授予“出彩国网人”等荣誉称号;《白莲河抽水蓄能水库上云海》通过中国区组委会审核,获得参加2024届“美丽中国.美丽英国”摄影联展。他先后获得湖北省、市、县摄影大赛70多个等级奖和优秀奖等奖项,多幅照片在囯家、省市县级报刊、网络、杂志、书籍、画册、微信公众号等媒体上发表,他成为白莲家喻户晓的农民摄影师、黄冈市摄影家协会短视频专委会委员、黄冈电视台特约摄影师、湖北省电视台垄上频道情报站站长、湖北省摄影家协会会员,罗田论坛白莲站站长。
(2022年白莲河抽水蓄能电站云海)
在李茂的工作室里,不难看到他对摄影的痴迷。墙上悬挂着他拍摄的巨幅家乡山水风光和获奖作品,一打开背景灯,一幅幅生动活泼的照片闪亮蹦出,令人震撼。黄冈市摄影家协会方华国主席看到以后称赞不已,并拍下发朋友圈评价:“罗田县乡土摄影家李茂客厅壁挂作品,展示的是他对摄影的热爱,对家乡的爱恋!”
是的,通过阅读李茂的摄影作品,我们不难发现,摄影已经成为他业余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这些摄影作品中,我们感受到了他是一个热爱生活并在生活中不断捕捉美的“观察者”。透过一幅幅生动的照片和视频,你几乎可想象到在相机之后的李茂,是在怎样的热爱激励之下,在奔走、在观察、在寻觅、在创作。摄影艺术之路是崎岖的,也是无止境的。我们坚信,在未来的时光里,他一定会给我们呈现更多更美的精彩瞬间。“摄影之路漫漫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不负春光不负韶华,不负众望不负初心。”
来源:(记者:邹德祥 通讯员:董长贵 黄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