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罗田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新用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履杖山人 于 2024-3-22 09:01 编辑
【记叙文】麻城东山彩莲船
作者 田碩儒
麻城东山即龟峰山以东狭长一带地区的传统称呼。(其地域自木樨河往北至黄市和木子店地区以及自樨河往南至蔡店河黄冈庙地区)。历史文化积淀深厚,传统民俗艺术精湛丰富。尤以木樨河地区为最。 麻城东山传统的彩莲船,又称采莲船、采菱船、彩龙船、龙船,旱船、花船、阳船等。分三个方面加以叙述: (一)彩莲船的大概构造。(二)彩莲船表演的常规操作。(三)彩莲船配套演唱的曲名曲调。
(一)彩莲船的大概构造 麻城东山彩莲船,主体由船顶(天),船舱(人),船身(地)组成。以象三才契合。一只船一间舱一层顶共数为三,应古人“三生万物”的哲理。 船身造型特点为中间宽两头窄。分齐头与尖头,两头略翘起。主材料竹制四条四柱,配小篾条篾网、彩纸彩绸及扎花彩画等物。 船身传统长度以六尺六或七尺二为基础,亦有六尺一或八尺三的规格。童船即梭舟,为无舱无顶单船,长度四尺九或五尺五。(以上这些尺度合八卦象数,为吉利卦数)。制作时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尺度的增减。 船舱前有船门,其余三面为花窗。另配有彩灯、彩球,彩绳,彩条,剪花及束花、莲盆等。船舱空间不要过窄或 过高,以适合舞船者身材量制为宜。 船顶有坡型,拱型,平棚型,花条型,有翘角,顶球,檐须等。 阳船:活人玩的阳船,船身宽大气派,象征送运带财。船的顶棚造型只能一层,外加装饰物。加迭檐或檐须的 仍然属於一层的格式。(注意:只能一层顶) 阴船:船顶造型有两层或多层的是阴船(鬼船,亡灵船,瘟船),是为死人或鬼怪服务的。阴船在历史上一贯用 作为死人招魂或超度亡灵,以及术士用作禳灾解厄消除瘟疫之用。阴船的船身窄小、顶棚高,阴船顶棚2——4层(祭奠死者的灵屋船)。 过去医学不发达,遇到大型瘟疫,人们扎制阴船、备香烛,请和尚或道士诵经敲鼓,将瘟神疫鬼等送上阴船,即在场外将船烛等焚烧驱走。此类阴船称作瘟船。 毛泽东《送瘟神》诗中所写的“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的纸船即指此类瘟船、鬼船。 过去乡间骂人话:“你个瘟船装的”、“你个压瘟船的”,亦指此类多层棚顶楼阁型或塔型的阴船鬼船。 仿制不要进入误区。千万不要把活人玩的一层顶阳船制造成多层顶的装瘟神疫魔的瘟船或装死人魂魄的鬼船。 无论讲顾名思义或讲形理相合、彩莲船是人工木桨划动或竹竿撑动的,忌头重身轻,忌顶高船小,(不吉利)。 要合常理、合比例、合逻辑。(现实中人工划动的小船舱顶上能建多层塔型楼层吗?能承受吗?不翻船吗?) 划船篙桨中,有用木桨的(轻质木材),有用短竹竿的。(不用彩绳彩带)。
(二)彩莲船表演的常规操作 东山表演彩莲船船有讲究,包括一些传统意识,相延而自成体系。 (1)船公为男士。除表演外还兼“提头子”(领声叫号)及插科打诨、演唱曲调戏文中的念表说白等职务。坐船女 不参与唱曲和说白。(男女都化装)。 (2)玩船禁用“疯婆子”“懒汉子”等“丑角”,也不用“帮船”者。玩船是为唱曲调服务,观众要看划船技艺表演,要听 演唱优美的配套曲调,不允许“丑角”之类的在船边抢戏、搅戏。不许画蛇添足或喧宾夺主。认为船边有“丑角”之类表演 除了打扰分散观众的注意力以外,主要认为“丑角”带晦气或骚气,最不吉利,影响大家发财。老人说外地玩船:丑婆丑汉拿着扇子搅戏,把送来的财运扇走了。在春节最禁忌此类。有观众编顺口溜说:“丑婆扇、懒汉绕、送来的好运搅跑了”。
外地不会演唱【丝弦调】,彩莲船没有配套曲调伴唱,无琴类伴奏,不懂划船表演技能套路,才用“丑角”之类的来糊弄凑合,忽悠观众。
近年有少数人借玩彩莲船之名到各户变相乞讨索钱,玷污民间风俗,亵渎传统文化艺术,那绝对不是民俗文化。 东山一带从古至今玩船都没有配“丑角”之类的陋习。以唱“曲调”为主,配以划船技巧。自有正宗体系。只在公众场 所表演,不到各户去变相弄钱。 (3)东山玩船只在公共场所或露天场地。严禁龙船进院进屋(顾形思义······)。 进屋祭神赐福是【丝弦调】演唱班子或舞狮班子。一般在正堂屋设供桌供品等物,(必须邀请或预约)。 (4)东山玩船讲艺术性、有一定的章法与技巧。 行船如:起船、圆场、闯滩调尾、走四门、镇浪、参花、荡船、颤船、摆船、三点头、等等。 执桨如:点桨、拨桨、拖桨、扳桨、涮桨、大划、小划,大摇、小摇等等。 步法如:叉步、十字步,碎步、搓步、单迈步、双踢步、下坐步、三脚半、鸭子踩水、等等。 东山玩船称打击乐为“响器”,不用鼓,只用马锣、大锣、钹。亦有加小锣者。配合曲调间奏用小件。锣钹点子以 “长锤”谱式为主。 还讲究青龙进、白虎出,头朝玄武、尾对朱雀。退场时船不掉头等。 如果在春节进各村庄表演配有狮子,牌灯。由狮子打过场,扫场,圆场。
(三)彩莲船配套演唱的曲名曲调
东山彩莲船有专用配套的曲调,用【丝弦调】演唱。(曲调源於明清朝代)。 只有表演而无演唱或无器乐伴奏的被称为“寡船”、“赤膊船”(裸船)、“瘟船”,不吉祥。东山人拒绝玩“寡船”。 东山【丝弦调】原有三百多曲调,已大部分失传。这些曲牌曲调名称是: 《满江红》、《白牡丹》、艳阳天《四季相思》、百花《四季相思》、《十二月相思》、《五更相思》、《红绣 鞋》(花绣鞋)、《张生跳粉墙》、《七仙送子》、《卖油郎叹五更》、《八仙庆寿》,《十出戏》、《倒贴》、 《顺贴》、《穿金扇》、《八段锦》、《星斗稀》、《下江南》、《西江月》、《锁南枝》、《十二月飘》、《老十 杯子酒》、《新十杯子酒》、《十盏灯》、《烟花自叹》、《闹五更》、《鼓打五更》、《十二月点点》、《十二月 送礼》、《报花名》、《对花名》、《梅花调》、《乙字调》、《十字调》、《湖广调》、《汉阳调》、《天官赐 福》、《梁祝姻缘》、《渔樵耕读》、《琴棋书画》、《洞宾戏牡丹》、《叠断桥》、《货郎调》、《纽丝调》、 《黄莺调》、《斑鸠调》、《倒搬桨》、《倒捲帘》、《綉荷包》、套曲有《九连环》,《水斗》,《八音头》…… 东山【丝弦调】又名“大调”,源於明清朝代。曲调优雅,文词生动,艺术性较强,自成体系。他不属民歌类型, 更不同於那些低俗的小调。 【丝弦调】演唱形式多样,有合唱、领唱、分唱、轮唱、对唱、说白带唱、一领众接、自拉自唱等。 演唱【丝弦调】要依谱而唱。忌咬字、枕音、塞眼、忌乱加籿字或语气词。 【丝弦调】除与彩莲船配套伴唱外,还用作其他的演唱。如唱堂会、老人庆寿诞,年青人结婚,生小孩满月宴, 迁居新宅,庙会、社戏、其他庆典等等。 【丝弦调】的演唱、在解放前后以木樨河一带最为兴盛普遍,唱调班子密布,资深老艺人较多。向四面八方及邻 近的罗田县延伸传播。还北传到安徽金寨等地。 【丝弦调】伴奏以凤琴(土制中音四胡)为主奏领奏乐器,亦配助其他乐器。“凤琴”演奏方法用民间“一把抓”手 法。凤琴演奏与二胡演奏有所区别,其中有闪指、抹指、滚指、排指等特殊手法。尤其禁用“刑指”(用指端按弦叫刑 指,除演奏不便外,指端按弦不利于身体)。 技艺精熟的老琴师还能自拉自唱【丝弦调】,能将唱调、说白、伴奏同时展现於一身。 【丝弦调】的定调与与传统京剧相类似。多用尺字调(c调)、小工调(D调)、凡字调(#D调)、六字调(F 调)。如用翻板、窄音方式演唱时定的调门与京剧的西皮相类似,常用六字调(F调)、正宫调(G调)。传统上还根 据演唱者的嗓门定调。 在整理【丝弦调】时我将过去的“工尺谱”记谱改为现代的“简谱”记谱,打印成谱册。拉琴伴奏或学唱练唱就方便多 了。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自当珍惜。 在全国上下提倡文化自信的新时代,传统的民俗文化一旦有了呼吸空间,也许会偶尔闪动亮点。
作者电话——15926712618
【七律】咏麻城东山彩莲船表演
炮竹烟花竞靓空,楚乡村俚乐融融。
龙船带运家门旺,棹桨摇财福禄隆。
锣钹声廻藏古趣,丝弦调雅染春风。
婆婆领唱兼敲碟,伴奏拉琴八秩翁。
履杖山人
写於二零二四甲辰岁元宵节之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