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罗田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新用户注册
x
她,一介女尼,一朝入空门,40年修行之道,竟为承载儿时心念,修建4.8公里泥泞之路,只为家乡百姓。往后一番不可思议之壮举令人敬佩,创南国第一女众寺院,弘家乡佛法,更携亿万之财,度万千众生。引得名僧大德一诚长老也不惜顶礼赞叹。
“她创了一方庄严净土,是为皇家典范,救万千众生,是为中国做的最好的真正慈善真佛。”
她即是湖北黄梅妙乐寺住持,妙乐法师。
话不多说,让我们走入这所庄严宏伟的皇家寺庙。了悟这一代女尼的慈善弘法道。感悟他自幼为国为民的峥峥修行风骨。
1940年,湖北省黄梅县小池镇一户王氏农家,一声啼哭,回荡于山野间。一女婴呱呱坠地,取名王玉荣。
或许是这女婴上辈子修得的福分,虽然出生于贫苦的农户之家。但,未来之路,竟如佛祖亲临,亲自为其铺砖添瓦一般。一步步殊缘,更如宿命,接踵而至。
女婴的外祖母一生乐善好施,虔诚拜佛。别人家的孩子调皮捣蛋,在父母的爱恨交织中谱写着属于自己的童年。
而王玉荣则始终随着外祖母出入寺庙,吃斋念佛,烧香参禅。喃喃佛音成了自幼之时的特别儿歌,袅袅佛香成了儿时的特殊气味。
王玉荣就这么在外祖母的耳濡目染之下,茁壮成长。
此时的王玉荣对佛一无所知,只觉得寺庙与佛是自己童年的常态。
然而,佛好似并未在此刻度她离苦,一场苦难,竟毫无预兆,不期而遇。一场境遇就这么触动了王玉荣的内心深处。彻底改变了她的一生之命。
家中固然氛围良善,却早已入不敷出,农户一家六口,连下一顿的饱饭都已经没了着落。甚至,兄弟姐妹,谁只要多吃一口饭,就有可能导致家中有一人会被饿死的境地。
如此困境,父母无奈之下,决定带着兄弟姐妹一同南迁至江西省武宁县杨州乡谋得最后的生路。
随即,拖家带口,一路山路崎岖,走得异常艰难。可谁也没想到,老天爷好似从未想过放过他们一般,不尽了人情。一家子还没出发走多远,一场瓢泼大雨竟倾盆而下。
一家子置放行李的独轮车瞬间陷于泥水中,怎么推也推不动。父亲费力推着独轮车。
这样的情形被王玉荣看在了眼里,可谓深受触动。一番决心更如火焰一样,如莲花之种一般,涌上心头,就此深深扎根。
“我将来一定要为家乡修好这条路!”如此志向与决心,毅然决然,一朝初现,成了玉荣之信念。
谁也不曾想到,这一番境遇,好似老天刻意在此刻降下甘霖,只待玉荣道出信念。
往后之路,万般殊缘竟如冥冥中的自有天意,一一示现,就这么开启了一代慈善真佛的峥峥不凡路。
一家人继续赶路,已至傍晚,正好途径云居山。随即借一处道观过一晚。
殊不知,一名大德如佛菩萨亲临,正待此时与王玉荣偶遇。这名大德即是圆通寺宽莲法师。
法师与玉荣可谓相谈甚欢,在此相遇,犹如缘分。两人更是约定两年以后在此地相见。
随即,一家子辗转,终于到达了武宁,总算安定了下来。可,一家子的生活却并未这一路艰辛而有所改变。
日复一日,日子过得越来越清苦。然而,王玉荣的内心竟有了一丝波澜,一番决心之举由心而发,脱口而出。
“我要出家。”道心之坚固令一家人不敢置信。谁也不知道,为何这一介女子会突然作出这样的抉择。
或许,是一家极苦下的无奈之举,为家中减轻生活的负担。又或是她早已看破人生之苦,只求离苦得乐。心中莲花在此刻终于绽然开放。
如此一来,一介女子王玉荣了却了万般凡尘,告别了父母,孤身一人踏入了漫漫成佛路。
殊不知,未来佛路,竟是辗转曲折,匆匆四十载,却成了佛祖之考验,以此验证玉荣之道心。
1955年,又一传奇大德,与她不期而遇,为这佛路奠定了殊胜根基。在宽莲法师的推举下,王玉荣即在云居山拜见皈依了这一大德,即虚云老和尚。赐法号宽净。此时,她仅能皈依,却未正式出家。
如此一来,宽净随着大德虚云,受尽熏习。日复一日,精进经藏,参禅打坐,声声佛号,缭绕云居山。
未来的佛路人生也算是有了定数,修行时日后,受戒于虚云。跟随大德为中国佛教作出无私奉献,成了人间之任。
然而,好景不长,命运弄人,宽净的佛路犹如她世俗之路那般,有了曲折。还未就此安心立命,了度自心,却早早在此时戛然而止……
1958年,犹如暴风雨前的宁静,十年文革,灭法风暴,即将席卷中华佛教。虚云无奈之下,随即遣散云居山上众弟子下山。
宽净就这样与佛断了因缘,只得还俗回到江西家中,与父母相聚。再次过上了属于王玉荣世俗的生活。找到了一份工厂的工作,成了一位纺织女工人。
未来漫漫10年文革之路,不期而遇。而王玉荣未来之路显然再无与佛有了关系。艰辛打工,嫁一个好人家,生子为母,成了唯一的世俗之道。
然而,王玉荣一番壮举竟令众人倍感困惑。
只见她,每日常诵一句佛号,不曾中断,参禅打坐,始终谨记虚云谆谆教诲。外头寺庙经书毁于一旦,无数僧众被迫还俗。这处声声佛号,不绝于耳。
“别徒劳了,你的佛都要没了。”人们纷纷劝阻。她却毫不在意。定要做一个在家弟子,她心中始终留着佛。
这一坚守,持续整整20年。
1972年,王玉荣再次毅然决然重返佛门,前至九华山,依印空法师为师。可此时政策还未落实,黑暗中的曙光,初露锋芒。王玉荣遵印空之命,仍带发修行,只待佛教复兴之日。
这一年,终究如期而至……
谁也没想到,如今坚守佛心的一介女子,往后修行之道,弘法之举竟如真佛降临,令芸芸众生心生莲花,一心参拜。好似,她以半生之信念,只为今朝化成佛。半生未入空门,却早已了度自心。
1979年,宗教政策彻底落实。王玉荣承师父之命,走上了修复寺院之途。
这一修复,匆匆6年,福建石狮普闻寺,拔地而起,重现佛光。随即,马不停蹄,又至庐山,来到两间破败不堪的瓦房前,不遗余力一一修复。自此庐山铁佛寺重见光明,成一方净土。两间破瓦房就这么一举成了名扬海外的佛教圣地。
修行仍在延续,浠水先佛寺、贵州云仙寺、河南天台寺、江西九江县龙泉寺等10所寺庙,一一修复,弘法之道,遍布全国。
时光荏苒,一恍已至1995年,一番道心更在王玉荣心中生起,引人赞叹。
“家乡佛法不兴,定要创一方净土才是。”王玉荣深知家乡佛法未受浸染,了知一方百姓之苦难。
随即,回到家乡湖北黄梅县,立志建设寺院,以度一方百姓。1995年正式修建,直到2009年,一所庄严宏伟的寺庙在湖北黄梅拔地而起,取名妙乐寺。
寺院占地面积8万平方米,依仿皇家宫殿式院落建筑,整座禅寺如一个长方形的四合院,颇有皇家风范。
妙乐寺终成一方净土,成南国尼众第一寺。从此,佛光普照。寺内僧众始终秉持“人间佛教”之方针,延续虚云之风骨,普度众生,生生不息。
如此一来,一砖一石,亲力亲为,修复祖庭之任,成了她此刻新的修行之功课,人间之大任。
王玉荣这一壮举,更引得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也不禁心生赞叹:
“她是真正佛教祖庭兴起的建设者。建寺安僧之活佛。”
这恢复祖庭之大业,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竟这么持续了整整20年。
20年了度自心,20年修院弘法。直至1999年,她终成正果,王玉荣于南昌天宁古寺参拜一诚长老,由一诚亲自为其受三坛大戒,取法号妙乐。
如此一来,妙乐法师终于正式成了一名比丘尼。就此了断凡尘。
原本,以妙乐修复祖庭之壮举,建庄严庙宇度众生,早已功成身就,为佛教复兴作出了卓越贡献。未来之日,终可在庄严寺院中,安心立命,受信众供养。
然而,妙乐未来之途,在一诚长老支持鼓励下,竟如踏上了弘法的跳板,更殊胜传奇般的成就令天地动容。
妙乐建寺安僧的同时,更一举投入社会慈善的事业中。
出家几十载,教育,扶贫,赈灾,可谓无一善事不行,无一善事不作。几十载间,向社会百姓捐款已至上亿元不等。公益涉及全国各省。
妙乐更不忘初心,儿时那番决心,泥泞之路父亲推车之景仍是历历在目。
“我将来定要为家乡修路!”儿时之念涌上心头。
妙乐随即心系家乡建设,多次前往家乡以及各省捐出善款帮助家乡造桥修路,鄂、赣、皖三省交汇处,长江北岸小池镇靠北的吕嘴村。
那条泥泞不堪,曾经走过的道路,勾起了妙乐法师童年的艰辛回忆。妙乐秉承40年前的那般决心,不遗余力,即刻修建了一条大道,长达4.8公里,自此了却了心愿。
这一大道,惠及家乡百姓,引得百姓连连叫好,心生动容。
这一慈善之举,更引得名师一诚长老也无比赞叹:“她是中国佛教界作慈善。做得最好的,是为一代慈善真佛。”
她即是妙乐法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