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田论坛

 找回密码
 新用户注册

扫描二维码登录本站

查看: 77205|回复: 42

【温馨小贴士】感染者出现哪些症状应及时就诊?这份就医小贴士请收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12-29 10:19: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罗田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新用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问心无愧 于 2022-12-29 16:07 编辑

新变异株XBB来了?
近日,多地已经检测到奥密克戎BQ.1.1和XBB变异毒株, 相关话题也冲上热搜第一,阅读量高达4亿,引起网友广泛关注。
“地狱犬”“鹰头狮”威力是否真如其名?
代号为“鹰头狮”的XBB是BA.2.10.1和BA.2.75亚系的重组体。它最先起源于印度,最近在攻陷新加坡、泰国、日本等亚洲国家后,又在澳洲爆发,而现在美国东北部地区确诊病例中,50%以上感染的是XBB。
BQ.1.1的新冠变异毒株最早被发现于尼日利亚,到10月时已经引起全球的广泛关注。“地狱犬”是社交平台上网友将其作为BQ.1.1的代称,
并非官方命名。 新冠疫情在全球暴发以来,病毒已发生多轮变异。根据10月3日至9日的全球流感共享数据库GISAID数据显示, BQ.1*[BQ.1系列毒株]已经在65个国家被发现。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提供的信息,BQ.1系列毒株[被标识为BQ.1*]及其亚型毒株。
B0.1.1是目前在全球流行的300多个奥密克戎变体毒株家族的成员。这些成员中近95%是奥密克戎变体BA.5的“直系后代”。
中疾控:已检出新变异株的致病力没有明显变化
此前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所长许文波曾做出回应, BQ.1和XBB是奥密克戎新的变异分支。国际上,一些欧美国家已经逐渐显示出它们是优势毒株,主要表现为传播力和免疫逃逸能力增加。但其致病力和奥密克戎其他系列变异株没有明显区别,重症率和死亡率在流行BQ.1和 XBB的国家没有显著增加。
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所长 许文波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讲话
奥密克戎是否会在我国引发新一轮流行?
对于一旦传入我国是否会引起新一轮的流行的问题,许文波说,我国近三个月以来已经监测到BE.7、BO.1、XBB传入我国,一共有130多个奥密克戎的亚分支输入我国,同时50个亚分支引起关联的本土病例或者暴发流行,包括BQ.1和XBB,其中9个省份的49例病例中检出BQ.1及其亚分支,在3个省11个病例中检出 XBB亚分支。BQ.1和XBB在我国尚未形成优势传播,目前还是以BA.5.2、BF.7为主,但其传播优势会逐渐增加,和BA.5.2和BF.7以及其他50多个输入的亚分支,可能会形成一个共循环。预防BQ.1和XBB其实和预防其他奥密克戎变异株是一样的,采取的措施就是监测它的致病力有没有变化,监测其基因组有没有进一步的变异。如果其临床特征有任何变化,中国疾控中心将会把临床特征和基因组特征联系起来,进行研判,但是暂时还没有发现BQ.1和XBB在国内外引起重症和死亡增加的报道。
许文波说,预防还是要做好,我们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20221229101928front2_0_1160_FvcxwuXqY3Aw2PXyekF39HiMyUrg.jpg
20221229101927front2_0_1160_FmyAGc1qOnCKMhhNKVnDbUQwZbbR.jpg
20221229101929front2_0_1160_Ft7Yo8gNdI90gWbzYX1kYGekSgZY.jpg
20221229101929front2_0_1160_Fm9zCt-R9W2EeP-gG101CqWu-aRn.jpg
20221229101928front2_0_1160_FgXGd4uOQfVyH2bi9DLkhGJcnlwp.jpg
20221229101929front2_0_1160_FjffMp90Gw-7TcJojPtAPzPlGcSr.jpg
官方解读“白肺”现象
网络上传的“白肺”是什么?情况如何?官方解读来了!
153325djoxzj66jjjjf0ng.jpg
153325odd2qd2d8y12qutt.jpg
153326pz9kkkidi227ddid.jpg
153326d43zkfu8an40vvz8.jpg
153326iz7zbk03t6p2134m.jpg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9 10:24: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未来是否会出现传播力和致死率都很高的新冠毒株?
许文波介绍,截至2022年12月18日,奥密克戎5个亚型[BA.1、BA.2、BA.3、BA.4、BA.5]已经先后演变成系列子代亚分支709个,其中重组变异株分支72个。奥密克戎变异株不断出现新的传播力和免疫逃逸能力增强的子代分支,并代替之前的优势流行株。奥密克戎变异株在人群广泛流行过程中,将继续通过基因变异和奥密克戎变异株之间的重组持续产生更多的子代系列亚分支,但新毒株导致致病力显著增加的可能性较小。
奥密克戎变异株引起的住院、重症和死亡风险低于之前德尔塔等变异株,奥密克戎不同分支感染导致的重症和病死率无显著差异。目前的700多个分支都未见重症率或者病死率的显著增强,主要以轻症和无症状为主。
关于是否会出现传染性和致死率都很高的毒株,这不仅与病毒本身致病力和传播力有关,也与人群免疫状况有关。新冠病毒在全球流行的过程中,人群已通过自然感染和接种疫苗建立了一定程度的群体免疫,出现同时具有高传染性和高致死率毒株的可能性较低。
回复 支持 6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9 10:22:11   | 显示全部楼层
是否会在我国引发新一轮流行?
对于一旦传入我国是否会引起新一轮的流行的问题,许文波说,我国近三个月以来已经监测到BF.7、BQ.1、XBB传入我国,一共有130多个奥密克戎的亚分支输入我国,同时50个亚分支引起关联的本土病例或者暴发流行,包括BQ.1和XBB,其中9个省份的49例病例中检出BQ.1及其亚分支,在3个省11个病例中检出XBB亚分支。BQ.1和XBB在我国尚未形成优势传播,目前还是以BA.5.2、BF.7为主,但其传播优势会逐渐增加,和BA.5.2和BF.7以及其他50多个输入的亚分支,可能会形成一个共循环。
预防BQ.1和XBB其实和预防其他奥密克戎变异株是一样的,采取的措施就是监测它的致病力有没有变化,监测其基因组有没有进一步的变异。如果其临床特征有任何变化,中国疾控中心将会把临床特征和基因组特征联系起来,进行研判,但是暂时还没有发现BQ.1和XBB在国内外引起重症和死亡增加的报道。
回复 支持 6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9 15:02:35   | 显示全部楼层
[健康中国]国内是否有德尔塔变异株流行?德尔塔与奥密克戎有无共循环或重组?专家回应【科学防疫小贴士】
20221229150212front2_0_1160_Fj6aZEw70MJvnSAOhLbQsE4jLnWe.jpg
回复 支持 5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659

回帖

26万

积分

积分
263530
发表于 2022-12-29 14:52:32 | 显示全部楼层
新冠不是普通感冒,切莫掉以轻心!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9 10:25:02   | 显示全部楼层
编辑:王冰姿
文字来源:新华社、央视新闻、中国新闻网、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新浪微博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48

主题

29万

回帖

1886万

积分

一路行歌,感动自己!

积分
18868547

最佳新人热心会员推广达人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荣誉管理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22-12-29 10:43:15 | 显示全部楼层
山青水秀的罗田,处处风光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5

主题

2万

回帖

74万

积分

积分
741359

最佳新人热心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

发表于 2022-12-29 10:47:43 | 显示全部楼层
哎...今天够累的,签到来了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5

主题

2万

回帖

74万

积分

积分
741359

最佳新人热心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

发表于 2022-12-29 10:47:46 | 显示全部楼层
哎...今天够累的,签到来了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5

主题

2万

回帖

74万

积分

积分
741359

最佳新人热心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

发表于 2022-12-29 10:47:50 | 显示全部楼层
哎...今天够累的,签到来了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527

回帖

20万

积分

积分
209809
发表于 2022-12-29 13:59:34   | 显示全部楼层
描猫画虎,赫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527

回帖

20万

积分

积分
209809
发表于 2022-12-29 13:59:34   | 显示全部楼层
描猫画虎,赫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新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联系方式|关于我们|罗田论坛 ( 鄂ICP备16011092号-2 )

GMT+8, 2025-4-30 22:52 , Processed in 0.249257 second(s), 7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