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罗田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新用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李茂影视 于 2022-10-15 21:10 编辑
种 菜 记 文/龚增元 图/李茂 (一) 曾经教过吴伯箫先生的一篇回忆性散文《菜园小记》。写的是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在延安时期的一个小小的生活片断,是由饱含诗情的一幅幅风景画精心编织而成的一方彩锦。 吴伯箫先生笔下所描绘的菜园:果树是围屏,草花是篱笆,中间是菜畦。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层层镶裹着三五处黄黄绿绿。 这是多么鲜艳明快的一幅水彩画!走进菜园,你看西北的石崖下那个石窠:水满的时候,一清到底,不溢不流,很有点像古代童话里的宝瓶,水用了还有,水用了还有,不用就总是满着。 还有就是色彩竟是那么诡秘的一幅画:下种十天八天后,那平整湿润的菜畦里全长出又绿又嫩又茁壮的瓜菜的新芽。那些新芽,条播的行列整齐;撒播的万头攒动;点播的傲然不群。带着笑,发着光充满着无限生机。一棵新芽简直就是一颗闪亮的珍珠。老圃种菜,一畦菜怕不就是一首更清新的诗。 特别是夏未初秋,你看吧:青的箩卜、紫的茄子、红的辣椒、又红又黄的西红柿,真是五形斑斓,耀眼争光。这是一幅多么诱人的丰收图。我们还把通红通红的辣椒穿成串晒干了,挂到窑洞的窗户旁边,一直挂到过新年,不也是一幅土色土香的年画吗? 这一幅幅充满诗意的画面是独具特色的。把作者热爱菜园——热爱革命圣地延安,乐于种菜——乐于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激情,将一幅幅画面编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菜园景色图田园乐,其主题是赞扬延安军民为了打破敌人的封锁,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积极响应党中央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伟大号召,开展大生产运动,借此表现延安军民优秀的品德,崇高的理想和乐观的志趣。教这一篇课文时,一幅农家乐的画面,一幅色彩斑斓的菜园图景,好像展现在我和我的学生面前。 (二) 退休后回到农村老家,也喜欢在自家的边头边尾的空隙处开垦出一小块一小块的菜地,也种些各类蔬菜。种菜成了我退休后的必修课。因为菜种得好,嫩绿的茎叶,肥硕的块根,多浆的果实,却可以食用。俗话说:瓜菜半年粮。 菜种得好,有一种快乐感,也有一种丰收后的喜悦和幸福感。种菜也有学问,讲究科学。选种播种,浇水施肥,菜园土质,什么季节种什么菜,都要讲求规律。 每年七月半刚过,我就到镇农技站买回各种各样的青菜种子,如上海青,黄心菜,白美人,黑大头,黄州萝卜等。我特别喜欢种黑大头,叶质肥厚,叶片呈墨绿色,又嫩又好吃。其次是大白苞,菜胯又白又肥实,食之鲜嫩,口感柔滑,营养丰富。产量高,一棵足有十来斤重。 种买回来后,我先把菜园子里的几块空地浇上水再挖,将大块的土疙瘩用锄头捣细,然后将菜地平整好,洒上菜籽饼(榨油坊可以买),用锄头再挖一遍伴勻,挑几担化粪池的肥水泼在菜地上,待干爽后平整成一畦畦的。 菜地要弄得平平的,周围要稍高于菜地,便于洒水时不至溢出菜地外面。然后将菜籽种伴上少量细砂,均匀地撒在菜地上,上面洒上薄薄一层农家土粪,只要盖住种子就行。 过了五七天,菜苗争先恐后地从土里探出头钻出来,然后又站了起来。这是用洒水壶将菜地洒湿,那些刚露头的苗儿也似乎在吮吸着母亲的奶汁,一个个精神抖擞起来。再过三五天,菜苗长齐了,长高了。早上起来到菜园子里一望:只见菜地里油油的,嫩嫩的,绿绿的,油的发亮,嫩的娇滴,绿的逼眼。望着自己亲手种的菜,那惬意的快感,那油然而生的成就感,洋溢在甜甜的笑意里。老圃种菜,乐在其中。 (三) 可是,今年是个特殊的旱灾年,久旱无雨。水田都干裂成一条条大口子,大地在炽热的阳光炙烤下像在要冒火。想种菜真难啦。 听老辈人说,大干不过七月半。可今年不一样,农历九月半了,整整三个月,未见一滴雨。不知龙王在龙宫干什么去了,要判他渎职罪才解恨。可天再旱,菜还是要吃,一日三餐离不开它。超市,集贸市场倒是有卖的,可是贵得很,哪吃得起呀。 七月半一过,我在镇上农技站买回各类菜种。先把自家菜园用水泼湿,一担水倒在干地里,渗进去立刻又干了,连挑十几担,才泼溜两三块小地。然后挖地,平地,再洒水泼湿。种上葱和大蒜。怕干得快,在上面铺上稻草,又在稻草上面洒些水。天天如此。一周后,葱和大蒜倒是长势喜人。葱露出了绿色的苗,蒜苗也露出了尖尖的苗。 隔了一天,我又下各种菜种,挖萝卜菜。挖好菜地,整成一畦一畦的。菜种撒播,萝卜种挖垱点播。然后也和葱蒜一样,割回茅草将菜地盖住,上面浇些水,算是完工了。 我天天早晨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到菜园里浇水,然后掀开盖在莱地上的茅草,观察菜种发芽没,出苗没。五天后,那菜苗全露出了头。于是我就掀掉遮盖在菜地上的茅草。等到傍晚我去浇水时,暴晒了一整天刚刚露出头的嫩苗儿,全是蔫巴巴的,那菜苗儿可怜兮兮地搭拉着脑袋,一点精神也没有,满地都是无精打采的样子。 我心里凉透了,心情也糟糕透了。望着那被太阳晒的可怜巴巴的样子,自己付出了辛劳和汗水不说,让这些嫩菜苗遭了大罪。我恨天,又恨太阳,为什么那么酷热似火,冷酷无情?为什么不体谅体谅老百姓的艰辛?天啦!何时能下急时雨,救救天下的苍生? 后羿呀,天上九个太阳你不是射掉了八个吗?怎么不将如今这个最毒的太阳射掉,留下那个天下苍生最喜欢的那个太阳呢?留下温度最适宜于庄稼和蔬菜生长的那颗太阳呢?。 看到那些蔫巴巴的嫩菜苗,心疼极了,估计它们是活不成了,无奈将其全部锄掉。心想,这个不是办法,还得另想法子。不然这么干旱的天气是种不好菜的。 于是我砍来竹子,劈开长长的篾条,两头插在菜地边,中间隆起一个穹形,买回遮阳布,固定在篾条上,两头露开通风。又洒上菜种,洒些水,让菜地湿润。傍晚又揭开遮阳布,让种子吸收夜露的滋养,早晨又盖上,不让它受阳光的暴晒。 果然,这个效果很不错。五天的时间,菜苗又冒出头来惊奇地望着头上的荫凉处,一天天变成了绿色。于是,我两天浇一次水,人也轻松许多。 离菜地不远处,有一口水井,早晨浇水用完,晚上又沁出一满井。也像吴伯萧先生《菜园小记》里写到的那个渗水的石窠。也像古代童话里的宝瓶,水用了还有,水用了还有,不用就总是满着。每天挑十几担水浇菜。也不觉得累。 再过十多天,嫩绿的菜秧苗可以栽了,密的地方可以扯来炒着吃,也可以放在手擀的切面条里,加点小葱,那才入味呢!再过两个月,苞菜萝卜也有了,红菜苔也有了。莫看今年天大旱,只要人勤劳,总是有菜吃,不会缺菜的。 吴伯箫先生写《菜园小记》,是歌颂延安军民在抗战的年代里,为了打破敌人的封锁,夺取抗战的胜利,积极响应党中央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伟大号召,开展大生产运动,来表现延安军民优秀的品德,崇高的理想和乐观的志趣。 我写《种菜记》歌颂谁呢?我自己亦或是普通老百姓?我也是普通老百姓。老百姓只关心柴米油盐酱醋茶,吃喝住行持好家。我写《种菜记》很现实。因为一日三餐要吃菜。不管天有多旱,困难有多大,为了种好菜,自己解决自家的吃菜难问题,也要有不怕吃苦的精神,也要自己动手,才能丰衣足食。上帝是不会主动把菜送到你的餐桌上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