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网红”一词,许多人脑海中会浮现出这样一句话:铁打的思聪流水的网红。其实,“网红”是网络红人的缩写词。目前,中国的网红人数已经超过了100万人,而且八成是女性,她们有着相同的面部特征:高鼻梁、尖下巴、锥子脸,并且轻轻松松就能年入百万以上。 一、网红在不知不觉中发展 首先,时代在飞速发展。对于很多人来说,在这样一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中,对于金钱的渴求已经是一种难以抑制的欲望。浮躁的社会、喧嚣的时代为“网红”滋生和快速蔓延提供了土壤。正如《非诚勿扰》里嘉宾说的: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意坐在自行车上笑。 其次,“网红”们多为年轻一代,他们缺乏正确的引导,在这样一种高速发展的大环境下,很容易出现价值观上的混乱,在诸多快速成功的案例刺激下,借网络的东风来发家致富就成了很多人眼中的一条捷径。 二、“网红”对于大众的影响力之巨不言而喻。 首先,他们会影响大众的审美趋势。不少女孩刻意模仿她们的穿着打扮,甚至有些年轻女孩为了变成“网红”而去整容,为了明星梦不惜在脸上动刀打针,由此造成伤亡的例子不在少数。 其次,会影响青少年的价值观。他们的成功上位会给尚未形成正确价值观的青少年们一种错觉:想成功想走红,专业能力并不重要,想法变美才是当务之急,造成盲目跟风,起到了不良的示范作用。 三、什么是时代需要的“网红”? 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网红”成为一个必要的产物。我们无法抑制其产生和蔓延,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尽量让其以积极、正面的形象给社会、给青少年们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 对大多数人来说,他们能想起来的“网红”可能是凤姐、芙蓉姐姐之类的“奇葩派”,可能是奶茶妹妹、武大校花黄灿灿这样的“颜值派”,也可能是杨颖、张予曦这样的“嫩颜派”。她们中的绝大部分因为网络声名鹊起,顺利实现人生大转折。 但对于时代而言,或者说从一个全局的角度来看,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网红”? 我们需要能够成为偶像的“网红”,但并不是所有的“网红”都能成为偶像。时代需要的是诸如李保国这样在困难面前永不言弃、甘洒青春热血在基层的“网红”;需要的是诸如最美基层干部彭练基这样利益不动定如山、清贫不坠甘为牛的“网红”;需要的是诸如最美奥运选手傅园慧这样面对压力举重若轻、享受体育超越自我的“网红”;需要的是最美学者屠呦呦这样数十年如一日坚守岗位、充分发挥工匠精神的“网红”……我们的时代需要的是这样一群能够弘扬正能量、为社会主义添砖加瓦的“网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