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罗田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新用户注册
x
“玻璃女孩”,一个多么动听且富有诗意的名字,可谁能想到它与病魔联系在一起,就是骨头一碰就碎的“脆骨症”,也就是“先天成骨不全症”,俗称玻璃人。 在罗田县胜利镇就有这样一位“玻璃女孩”,她的名字叫张艳红,她命运多舛,出生2个月即被亲生父母遗弃,是好心的养父母将其收养。她身高仅有80多厘米,体重不足25公斤,在她26年的生命历程中,骨折30多次,代步凳子用坏了20多张。但她坚强乐观,靠绣十字绣、纳鞋垫、卖土特产等,为自己的未来撑起了一片天空。 上周,见到艳红的时候,她正佝偻着背,安静地坐在门口的树荫底下绣鞋垫,她飞针走线,神情专注,像一个安静的小天使。一头黝黑的长发垂到她的腰际。她面前的簸箕里摆满了鞋垫、十字绣,针脚细密,图案栩栩如生,让人惊奇。 1994年2月的一天清晨,艳红的养母丁美霞,在家门口捡到被遗弃的她。“第一眼看见这孩子时,我就想肯定是哪位好心人见我家有两个儿子,就送一个女儿给我们,于是,我们就留了下来。”丁美霞回忆道,“当时,我们一家人很高兴,给她取名为‘艳红’,希望她的人生像鲜花一样红艳艳。”然而,天不遂人愿。有一次,丁美霞带她练习走路时摔倒了,送到医院才得知脚被摔断了。从此以后,艳红经常摔跤、骨折,接骨、再次骨折,这成了艳红童年最深刻的记忆。后来,经医院诊断,艳红患有“先天成骨不全症”,无药可治。无奈,艳红从小就学会了用凳子作为代步工具。 虽然艳红没有上过一天学,但她天资聪颖,从小就跟着两个哥哥认识了不少汉字。15岁时,她看见母亲和村里的婶婶们农闲的时候喜欢坐在一起纳鞋底,绣鞋垫。艳红总是等母亲出门干农活的时候,就偷偷把母亲的针线拿出来学着绣起来。“那时,我的第一双鞋垫绣了一个多月,手指经常被刺破,母亲看了都不敢相信是我绣的……”艳红回忆起第一次绣鞋垫的场景,仍显得很激动。 自此以后,丁美霞空闲的时候就教艳红纳鞋底,不到一年的时间,从出样、画样到配线再到成型,艳红绣起东西来已是得心应手。那时,农村最盛行的就是绣鞋垫做嫁妆,不少亲戚朋友都找她帮忙绣鞋垫,然后再支付一点费用。 2016年,在外打工的哥哥给艳红带回一部手机,她无意间将自己绣的鞋垫发到网上,没想到居然有人订购了6双,艳红兴奋无比。从此,她一发不可收拾,每天埋头绣十字绣、鞋垫。嫂子李兰负责帮她采购材料、发货,绣品常常供不应求。后来,她还逐渐在网上销售茶叶、蜂蜜、竹笋等,每年收入近2000元。 谈到下一步,张艳红说,打算联合附近的几位残疾人成立一个网上销售团队,专门销售家乡的土特产和绣品,尽自己所能减轻家庭负担,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本文来自——黄冈新闻网 2019-07-20 10:46 发表 (见习编辑 高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