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罗田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新用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李茂影视 于 2021-12-24 19:23 编辑
龙潭秘境:寻一处桃源温旧梦
文/高永平 图/李茂
龙潭谷是块处女地,毛家咀是待字闺中的富家千金。 早就听朋友(蔡世峰13971720779)介绍过毛家咀及周边的自然山水、历史人文,当我和罗田论坛的朋友第一次到访,还是惊艳于这里的山,这里的水,这里的人,这里的歌。 毛家咀,一个一千多人的村子,山环水绕,罗汉岩,富猪寨,黄道姑尖和扁担坳像忠诚的卫士,千百年来默默地守卫着古老的村庄,护卫着这一方纯朴的百姓。这里的山,一座连着一座,两两相对,相看两不厌。罗汉岩,富猪寨,黄道姑尖,一听这些山名,就知道有故事,就让人遐想联翩。 好山必有好水,山塆里有不少的池塘,塘水清一色的清亮,夏日阳光照过,一色的金光闪闪。山涧里流水潺潺,直奔山下的河谷而去。站在高高的山岗上,叮咚的泉水声,空谷的鸟鸣声不绝于耳。 漫步村头,无论站在哪里,无论从哪个角度放眼望去,崇山峻岭间,绿树满坡,苍翠欲滴。田头地角,村道两旁,高高低低交错的都是树木和竹子,走在塆中,穿行在田野里,浓阴片片,清凉阵阵,戴着的帽子,撑着的遮阳伞,在这里都是多余的。 清纯秀美,是毛家咀最亮的底色;古朴端庄,又不失俊俏,是毛家咀的神韵。 房前屋后,一棵棵古树或沧桑古朴,或高大粗壮,清香扑鼻樟树、硕果满枝的银杏、花黄叶绿的女贞、婀娜多姿的竹子,一律的枝繁叶茂,芳香氤氲。青碧的柿树、虬曲的板栗、碧绿的乌桕,参天的白果,散落在村头屋后,山边田畈,枝头早已挂果,待到一夜秋风起,板栗咧嘴;一夜秋霜落,柿子擎起灯笼;一场秋雨后,杏叶金黄,一阵雁鸣如,霜叶红于二月花。到那时,山披五彩,地铺金黄,瓜果成熟,丹桂飘香。 古树是有灵性的,老屋是有记忆的,炊烟过处,尽是游子的乡愁。人走再远,儿时老屋里捉迷藏、跳房子、踢毽子,爬树掏鸟窝、捉知鸟、摘果实,幸福的时光全然熔铸在快乐的年轮里,融化在健康的筋骨里,绽放在故乡的味蕾里,弥散在每一个长夜的梦里…… 有歌声的地方一定有欢乐。 一阵阵锣鼓声从村西头传来,循着声音,大家过村舍,走塘埂,穿丛林,爬沟坎,来到一户人家。小院里摆满了主人精心种植的盆景,每一株绿植都留下了主人的汗水,每一种造型都凝聚着主人的心智和情趣。尤其引人注目的是院门旁边的五棵兰草花,却在大暑时节盛开着。正在我们啧啧称奇的时候,院子的主人蔡均全已经穿好了蓝色演出服走出来了。 一打听,方才知晓他是原汽配厂退休工人,年轻时就喜欢乡土文化和地方戏曲,归隐田园,他招来一帮兴趣相投的伙计,搜集、整理、传唱颇具鄂东地方特色的音乐“八音头”。他们在塆里唱出了名。唱到了镇里县里,唱到了黄州,唱到了湖北卫视。年近80的蔡老先生从十三四岁开始学习“八音头”,今天,听说论坛的朋友要来采风,特意为我们表演了一场精彩的“八音头”。 我们到来时,院子里已经挤满了人,锣鼓声、谈笑声此起彼伏,热闹非凡。就在我们边欣赏小院里的盆景,边探讨“八音头”这门艺术时,老先生和各位民间艺术家们已经坐好,一声古板敲响,表演正式开始了。凤凰琴、二胡、锣鼓、铙钹、木鱼、响铃、碟子,就是全部演奏的家当,伴随着悠扬的琴声、清脆的铃声和铿锵的锣鼓声,一曲曲优美的歌声时而低沉婉转,随风飘逝;时而高亢嘹亮,响遏行云。 打小,我就爱听民间小曲小调。小时候,坐在家门口听爷爷奶奶一板一眼地唱;山上放牛,听哥哥姐姐嘻嘻哈哈唱;田畈割谷插秧,听叔叔婶婶插科打诨地唱;上学路上,听同学们油腔滑调地唱……这些雅俗共赏的歌词,有表现男耕女织的,有表现日常生活的,也有表现男女恋情的;有劝人行善的,有歌颂钟意廉孝的,有嘲讽贪官污吏的,也有鞭笞地痞流氓的;有热情奔放的,也有含蓄抒情的;有嬉笑怒骂的,也有亦庄亦谐的……歌声里有梦里老家,小调里充满了浓郁的乡音乡情,《一进团陂街》更是让我打上了深深的故乡情结,无论走到哪里,只要唱起这首经典民歌,家乡仿佛从梦里走 来。 龙潭谷,完全是原生态的。 去龙潭谷的路,是窄窄的田埂,是曲折的河堤,是荆棘丛生的小径。走在这样的路上,仿佛回到了童年。田埂上摘豆角,烂泥田里踩荸荠,河沟里摸鱼虾,荆棘丛中挖草药,童年的苦涩全都在乡村的田野里化为快乐的歌声。 龙潭谷,是神秘的,宛若世外桃源。 走进龙潭峡谷,山口一下子收紧了,峭拔的石壁、茂密的丛林挡住了视线,从谷口是望不见谷里风景的。深不见底的水潭、湿滑的巨石堵住了去路,攀越悬崖才是通往秘境的唯一路径。唯有胆大的人,才敢尝试,双手紧抓石罅,双脚踏稳岩壁上丝线一般的石磴,手指在绝壁上摸索,寻找每一处细小的石缝,眼睛四下逡巡,寻找每一个可以落脚的地方,有了落脚的地方,还得小心翼翼地试一试,每挪一步都是一次挑战。这是勇敢者的游戏,心惊胆战才是最为浪漫的刺激。 秘境,从来不负勇敢者的挑战。回望来路,但见“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此地,不正是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么?此时,我们,不正是无意中闯进了桃花源的武陵打鱼人么? 随着行进的脚步,龙潭谷的阵容渐次展开。循着山谷往上走,时而曲径通幽,时而平坦开阔;时而乱石横卧,时而水草丛生;时而水流舒缓,时而激流飞溅;时而惬意漫步,时而匍匐攀援。两岸崇山峻岭,林木茂盛,远山秀丽,近水潺潺,绿树婆娑,藤蔓摇曳,藤缠树、树抱石、树牵树、藤缠藤,树缠树,仿佛进入了灵异的武侠世界。行经处,时时可见小潭,仿佛跟随唐朝诗人柳宗元一道,走进了“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的仙境中。 人说,龙潭谷有三瀑两潭,沿途所见,水流从起起落落的石壁上落下,便是一道瀑布。水流的每一次落下冲荡出的大大小小的水凼,都是一汪清潭,狭窄的沟谷中,清澈的溪流恍若一根银线,串起一块块洁白的布幔,缀上一颗颗珍珠, 龙潭深处,才是世间奇景,刀削的峭壁,奇特而又惊险,飞瀑垂直跌落,溅起飞花万多,峡谷的幽深,石壁的峻拔,泉流的声响,树木的葱郁,古藤的虬劲,洞窟的神秘,无时不给人以游仙的感觉。 此刻,任何无根无由的神话,无缘无故的传说,都是多余的。我们,密林深处的龙潭谷里,绿野仙踪的我们,便是神话,便是传说。 坐在潭底的我,任由穿过丛林的日光照射,任由峡谷凉风沐浴,任由飞瀑溅起的水花浸润,任由脚下的清溪缠绕,我醉倒在龙潭秘境里,忘却了归 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