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罗田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新用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李茂影视 于 2021-12-14 22:02 编辑
白莲河故事之--神奇的“金蜡烛” 叶启方
普陀岩位于罗田县白莲河乡叶家冲村,湖北白莲河抽水蓄能电站库区北岸腊梅山之巅,始建于清同治年间,距今有150年历史。该庙后悬崖峭壁石洞中有三支神奇的“金蜡烛”,不管白天黑夜毫光闪闪,永不熄灭,吸引远近游客前来寻古探奇。普陀岩寺庙白衣大士及诸佛灵坛显圣,各地善男信女朝山拜佛不绝于途。 普陀岩景观 普陀岩地理位置显著,东望浠水三角山,南接天明山和斗方山,西望蕲黄四十八寨之一的石龙寨,北靠鄂东佛教名山观音山。登上腊梅山顶,群山环抱,远山近水,田园春色,一览于无。左边白莲河水库似玉带环绕,鄂东“千岛湖”星罗棋布;右边抽水蓄能水库“映月泉”碧波荡漾。极目远眺英(山)、罗(田)、浠(水)、蕲(春)四县尽收眼底,若雨后初晴可目击浠水兰溪长江一汪白水闪跃,仙山福地,人杰地灵,真可谓:天下名山尊占多。 登临普陀岩观四季风光,看日月往返,天地轮回。春看山花烂漫,夏观流云仙境,秋赏层林尽染,冬望普陀积雪。早观普陀日出,晚看普陀夕阳。感叹人生苦短,岁月流长,天地人生世事如棋似梦。 “金蜡烛”传说 普陀岩又叫新庙,有关“金蜡烛”的神奇传说在当地脍炙人口,世代相传。位于普陀岩后有一叫文殊坪的地方,昔年间山中有座古庙,僧众百人,设有昄衣戒堂,毁于清同治甲子年兵变(太平天国时被“长毛”焚烧),佛祖在普陀岩临坛显圣,新庙得于新建,于上世纪文化大革命期间拆毁变成一片废墟,1988年在五村信众的支持下重建,30多年后由于白蚁侵害又于2021年10月再次重建。 相传文殊坪庙中供奉有五本经书,天长日久仙化成神,在木匣中嗡嗡作响,有一天寺僧开匣探奇,五本经书突然飞走,两本飞向浠水三角山变成官帽石和棺材石,三本飞往普陀岩变为三支金蜡烛。 竭拜“金蜡烛”心诚则灵,有缘接福。是善男信女拜求功名富贵天赐姻缘的求拜地;观光旅游的打卡地;心灵崇拜的净化地;是一片尚待具有开发潜力的处女地。莘莘学子,秉烛夜读,十年寒窗,科考高中,金榜题名天下传。腊烛拜堂,烛影成双,情投意合,永结同心到百年。 鄂东油茶发源地 (李茂摄影) 文殊坪是鄂东油茶发源地之一。遍布在文殊坪和腊梅山中野油茶,据考证当年福建出家云游和尚落脚文殊坪寺,从家乡带来油茶种子,随着得道高僧的传经布道,根植于鄂东广袤大地开花结果。罗田观音山、英山、浠水三角山、白莲河水库管理处、斗方山等地的油茶来源于为文殊坪山中产地,大集体年代为解决老百姓“吃油难”做出过很大贡献。同时纳入罗田“三宗宝”之一(蚕吐丝、树结油、蜂酿蜜)民间特产。观音山油茶曾被湖北电影制片厂拍摄专题纪录片在全国上映广为宣传。 叶启方 摄影 普陀岩不仅是一座历史悠久的道教寺庙,更是一座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庙堂。1946年8月中旬,新四军鄂东独立旅五团在漆少川带领下,活动于罗田古庙河、骆驼坳一带,坚持敌后游击战,建立鄂东抗日根据地,在普陀岩山脚下的大坳冲遭遇数倍于国民党军包围,战斗打得非常惨烈,彭超、汪进先率部奋力突围,由于敌众我寡,地形不利,虽然成功突围,但我军伤亡惨重,共伤亡200余人,副团长杨信义、副政委李东成、参谋长谢挺等数十人被俘,战斗结束后五团最后只剩下700余人,部分官兵和伤员被打散失联。 当时有三位打散的新四军五团伤员来到普陀岩寺庙求助避难,庙僧叶停朗冒着生命危险毅然收留,把三位伤员藏在庙门外石洞中, 枪支服装暗藏在庙右侧石洞里,多次把外出化缘得来的粮食接济伤员,亲自上山采中草药为他们洗伤疗伤,每天端水送饭,站岗放哨,传递情报,帮助打探大部队去向,多次机智巧妙地躲过了国军搜山清乡大搜捕行动,历经17天的精心照顾,伤势稍有好转,三位伤员要求去找大部队,叶停朗为三人准备便装、制备米粉、粘米粑上路干粮和扁担、绳子装扮成挑夫作掩护,三更天起大早亲自带路经古庙河送到匡河苏区归队。特殊时期叶僧人不便打探三位伤员姓名住址,不图回报。当年三位伤员的养伤洞被当地人民称为“革命洞”,庙僧叶停朗智救新四军伤员在当地传为佳话。 英才汇聚地 叶启方 摄影 普陀岩是文人墨客英才的游拜地。辛亥革命志士、中国同盟会会员、武昌起义军经理部长何亚新又名何献,罗田县匡河镇毛家河村何湾人,位于普陀岩东北山脚下,少年时随父母前往普陀岩庙竭拜。辛亥革命志士、民主爱国人士、民国政府黎元洪大总统秘书长瞿瀛,罗田县白莲河乡邬家铺村人(原浠水关口金家冲),系黎大总统的亲信幕僚,在辛亥革命历史转折时期反袁称帝起到关键不可替代作用。黎元洪逝世后,他看透官场黑暗,弃政隐归家乡,寄情山水田园,云游鄂东诸县名山大川,擅长地理风水,慕名来到普陀岩庙,与庙僧叶停朗彻夜长谈,叙谈佛道人生,并对此地大加赞赏。黄埔军校军官、抗日名将余道由(匡河镇王家冲村人),少年时曾在普陀岩读书学习竭拜。中国火箭军旅长汤飞跃(匡河镇邹家冲村人)前来普陀岩游拜。民国时期白莲河地区首富大商家吴聚缘,因普陀岩白衣大士显灵保佑他家避免土匪抢劫,特向普陀岩庙捐献大开锣两面、香炉一对、旗伞两幅、佛骄一顶、铜佛一尊和竹对联一幅。内容是:心即佛,佛即心,无愧心乃敬佛;空是色,色是空,无着色乃见空。 “九合铜”白衣大士佛像来历 清同治年间古庙河鸭子畈有位放鸭子的老人,在蕲春放鸭,与当地一寺庙和尚交往盛密,一天庙僧外出化缘,请放鸭老人帮助照看寺庙,半夜时分发现大殿上有尊菩萨闪闪发光,原来是尊“九合铜”白衣大士佛像(百分之九十含金,百分之十含铜,俗称九合铜),老人得知在心,等老和尚回庙后,他把鸭子变卖处理,回家一年未去,第二年他偷偷前去打探“九合铜”佛像原地未动,趁夜深人静,偷偷从庙后山墻入殿,把佛相带回家烧香供奉,两年后家运不济,请高人推算指点:家中有庙堂之物,祖宗不敢入香堂,必须送归庙堂为妥。经与庙僧商量,把白衣大士佛像送往普陀岩寺供奉,以保全家平安。 普陀岩庙曾两次遭土匪抢劫,所幸庙僧张广和尚武功高强会一手板櫈拳以一对八,土匪六人被他制服,最后板櫈脚被打断自己被打伤,九合铜佛像才免遭劫难。为确保佛相安全,经庙僧和众头家商议,把佛相转移到山下叶家冲郭家塆郭迪书家中收藏保管,庙里负责出香火,解放初"破四旧”时期被工作组追查上交后不知去向。 看今朝,腊梅山下白莲河抽水蓄能电站这颗闪光鄂东新能源水电明珠,与普陀岩神奇的“金蜡烛”相映生辉。欣逢盛世,国运昌隆,科技腾飞,使神奇变现实,让古老化新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