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罗田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新用户注册
x
万密斋(1499-1582)。原名万全,号密斋。生于罗田(今属湖北)大河岸,是我国明代嘉靖至万历年间与李时珍齐名的著名医学家,被国家中医管理局评定为明清时期30位著名的医学家之一。 他治学严谨,医德高尚,行医五十多年,以儿科、妇科、痘诊科享有盛誉,在养生保健理论和实践方面独树一帜,誉满鄂、豫、皖、赣,名噪明隆庆万历年间,后被康熙皇帝嘉封为医圣。 所著《万密斋医学全书》对临床医学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子目有《万氏儿科》、《妇科发挥》等10多种,108卷。其专著《养生四要》对养生保健、预防疾病、优生优育等方面具有独到的见解,他提出的寡欲、慎动、法时、却疾的养生理论不仅要比世界卫生组织提倡的心理平衡、营养均衡、适当运动、戒烟限酒”的养生理念早几百年,而且内涵更全面、更先进、更科学,为中华养生第一人。 
万密斋是明代著名医学家,他出生于医学世家,祖父和父亲都是儿科医生,虽然他并不是从小学医,而是攻读儒学以求功名,但是他自幼受家庭环境熏陶,对医药颇感兴趣,时常代父出诊,而且以救民济世为己任,不计报酬,坚持“视疾若己,见利勿贪”,彰显了大医风范。 万密斋在他的儿科著作《育婴家秘》里写道:“人之受病者,有富贵贫贱之殊。自天地视之。皆其所生者也,无一人不养焉,则无一人不爱矣。医者,仁术也,博爱之心也,当以天地之心为心,视人之子犹己之子,勿以势利之心易之也。如使救人之疾,而有所得,此一时之利也。苟能活人之多,则一世之功也。一时之利小,一世之功大。与其积利,不若积功。”这段话说的就是作为医生应该具有的价值观,尊重生命,视疾若己,救死扶伤。 
密斋初学医的时候,有一个二岁小孩抽搐而“死”,他看这个小孩面色未脱,手足未冷,乃是气结痰壅而闷绝,并非真死,于是给患儿灸中冲,小孩醒,大哭,然后用家传治惊方,以雄黄解毒丸利其痰,凉惊丸25丸去其热,煎薄荷汤送下,须臾,利下黄涎,抽搐止。 万密斋后来在行医过程中,利不讳言,光明磊落,《幼科发挥》中记载的他的病案,不仅对患者家庭背景社会地位诊治情况记载详细,而且对酬谢之多寡均如实记录。诸如湖广按察司宪长为感谢他,赠以白金五两;本县大尹朱云阁亲书“儒医”二字,作匾赐之。如此医案不胜枚举。 
万密斋业医,师古不泥古,常能在古方基础上灵活变通,巧施方药,疗效显著。如本县儒学陶教官八月大的儿子呕吐不止,请了好几个医生都没用,最后找到万密斋。他用理中汤加上猪胆汁和童便,药入立止。陶教官问他这药为何如此神速,万密斋说:“吐本寒邪,当用理中汤热药以止之,内寒已甚,格拒其阳,故热药入喉被寒所拒,不得入也。胆汁苦寒,童便咸寒,下喉之后,两寒相得,故不复出。此热药需冷服,以主治格拒之寒,以止呕哕。”这种方法在中药学课本上被称为反佐,但能够在临床上如此运用的人少之又少。 
万密斋享年84岁,是当然的老寿星。他不仅长寿,而且健康,儒医兼通,博学多才,活人济世,医德高尚,既是仁者又是智者。据万密斋《年谱》,得知他在70岁那年,为知县治病到过京师,为督抚家人治病到过郧阳(自罗田至郧阳,凡五昼夜驰驱而往),为当地百姓治病奔走于鄂东数县,当年还修订刊刻了其痘疹著作《痘疹心要》两部23卷,可知其体格强健,精力旺盛,亦见其活人济世,仁心仁术。资料显示,直到76岁高龄,连年都有他出外治病的记载。自71岁开始,除外出治病之外,在其后的十数年间,先后写成了《伤寒摘锦》、《保命歌括》、《万氏女科》、《妇科摘录》、《广嗣纪要》、《育婴家秘》、《幼科发挥》、《养生四要》、《痘疹心法》、《片玉心书》、《片玉痘疹》等10多种著作,即今所流传的《万密斋医学全书》。若非身体健康,才智超人,则不可能在垂暮之年如此登峰造极。可以说,是万密斋的晚年,创造了他的人生辉煌,实现了他的济世宏愿,从而奠定了他在医学史上的显著地位。 
万密斋是与李时珍齐名的医学大家,明代已有“万密斋的方李时珍的药”之说。县、府、布政使司、巡抚中常有人请他治病,曾两获罗田知县朱云阁、湖广右布政使孙应鳌亲书“儒医”牌匾,时人称为“神医”。其辞世后,清康熙皇帝追封其为“医圣”。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罗田知县沈廷桢亲自为其重树墓碑并题写碑文,碑文中有“国朝加封医圣”字样,字迹至今清晰可见。明、清国内外许多医家都给万氏以很高的评价。如清代医药学家陈复正,日本的汤本求真、丹波元坚,朝鲜的许俊等分别在其所著的《妇幼宗成》、《皇汉医学》、《杂病广要》、《东医宝鉴》中大量引用了万氏医书的内容。日本学者池田柔行力举万氏著述“立论之精”。此外,据说还有多本著作未付印。1999年万密斋被国家列为明清30名著名医学家之一,所著的《万密斋医学全书》被中国医药出版社收入《明清名医全书大成》系列丛书。 
总之,万密斋一生治学与从医的过程中,充分体现了以注重护养预防疾病的思想为统揽,以视疾若己务于救痊的仁爱精神为准绳,以五脏统病随脏论治的原则为核心,以节戒饮食调理脾胃的理论为主线。其在养生、儿科、妇科及伤寒学等多方面均有建树,由于其品格高尚,勤奋治学,仁爱从医而终成一代名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