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追寻历史足迹,挖掘红色文化
罗田县胜利镇拥有全县乃至全市独一无二的红色文化资源。在这里,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留下了弥足珍贵的遗址遗迹,也留下了催人奋进的斗争历史、革命精神和优良传统,具有十分特殊的纪念价值。
这里诞生了鄂豫皖边区最早的共产党组织。1926年8月,共产党员李悌云、肖方在滕家堡(今胜利镇)成立的中共罗田党支部,是鄂豫皖边区成立最早的共产党组织之一;1926年10月在陈家畈东岳庙成立的商罗麻特别支部是大别山东部地区共产党组织的领导机构。

这里的红色精神血脉相承,薪火相传。罗田县红色革命运动上可追朔到1925年夏成立的罗麻青年读书会,由此延续至新中国成立。24年间,滕家堡地区的红色革命活动和武装斗争从未间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在胜利镇实现了时间、空间上的全覆盖。进入新时代,胜利镇人民始终保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作风,将红色精神转化为“至忠至诚、无私无畏、愈苦愈奋、不胜不休”的胜利精神。
这里的红色故事现实存在,有据可考。罗田红色革命的人、物、事与“胜利”地名交相辉映,现实存在。在胜利镇境内发现有红色遗址二十多处,红一军、红四军、红25军、红28军,刘邓大军在罗田均以胜利为主要活动区,徐向前、王树声、许继慎、杜义德、皮定钧等将军均在此进行过艰苦战斗,鄂东剿匪司令部旧址亦保存完好。(信息参考来源:《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国共产党罗田县历史》、胜利镇文化站民间考究)
打造党建品牌,传承红色基因

根据中央和省市委要求,各地要充分利用当地红色资源,建设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推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常态化、制度化。
2020年4月29日,县委党建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讨论通过了《罗田县基层党建“三个一批”行动方案》,并将烈士陵园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党员教育基地建设作为全县党建重点工作推进。
县委组织部多次会同县直相关部门到胜利镇调研指导烈士陵园和党员教育基地建设,推动胜利镇充分发挥党员教育平台传承红色基因,浸润初心,教育党员的作用。
2020年5月28日,罗田县委组织部副部长陈学琼与县军务局、胜利镇党委、胜利镇文化站主要负责同志调研考察烈士陵园建设情况。

6月5日,烈士陵园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党员教育基地建设调研座谈会在胜利镇召开,罗田县委委员、组织部部长胡盼,县委委员、常务副县长王风华到现场指导,12个县直相关单位参加座谈,参会人员积极为陵园建设建言献策。
推进陵园建设,用活红色资源
为纪念革命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在胜利牺牲的200多名烈士,保护和传承红色文化,罗田县于1988年开始建设烈士陵园,现已建成有门楼、陈列馆、纪念馆、英烈园、“五·二九惨案”纪念广场、吴光浩铜像广场及游步道等设施,目前已成为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精品景区,2019年被评为3a级景区。
为进一步让红色文化传播“活”起来,下一步全县将继续加大烈士陵园水、电、网、路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优化烈士陵园管理机制,高质量建设红色报告厅和纪念馆、陈列馆装修布展等项目。
如今的烈士陵园已成为社会各界抚今追昔、缅怀英烈、净化心灵、陶冶情操的主阵地,是全社会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和党员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