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夏云河
朗读 / 罗田一中梁小凤
城郊的黎明静悄悄,没有人车的喧嚣,在被窝里听见鸟儿在叽叽喳喳。我栖息的小楼与滨河路只隔一排房子,前窗能看到义水河,楼顶能望见城外的山峦和阡陌。宅在家里一个多月了,登楼观景和听鸟儿问答都是消烦解闷的好法子。 无论天灾还是人祸,2020年摊上大事了,突发新冠肺炎瘟疫。 灾难的中心在两江交汇九省通衢的大武汉,如平静的水面砸下块石头掀起的浪花迅速波及外围。不清楚毒魔的来历和套路,也不具备战胜它的利器。 面对毒魔,广大白衣战士,仓促上阵,挺胸亮剑。除了政府组织的防控机构和志愿者保障民生外,大多数人只能以居家隔离为己任,因为这是阻止病毒蔓延的最佳方法。 我还算幸运。年前,当病毒悄无声息地传染时,我和妻子都曾住在武汉而未感染,又在封城前回到了凤城。 腊月二十九, 武汉封城。自除夕开始,中央出手,全国响应。各地各级,封城封路封街封小区,封镇封村封塆落,划地为界,各自为营,不准拜年不准集会不准人员流动。凤城的防控隔离不断升级,直到购物场所和小区楼栋完全封闭,日用品由社区组织代购。 所有不得不出门的人,必须戴着口罩,包括新闻发布会上的官员和记者。有人说,这是人类太贪婪,嗜食野生动物带来的惩罚,是动物让人类闭上嘴巴。 在过往的生涯中,每逢灾害或有其它突击性任务时,自己总是身处前沿参与其中,而这次,我竟然成了自我保护对象或者说旁观者,心里很不是滋味,尽管我夫妻二人是从疫情最严重的武汉归来。 那么,我只能和大多数人一样,关门闭户不给国家添乱,在家睡觉也算作贡献。 平时,喜欢写写与画画的我,既能宅,也坐得住,曾经发誓在有生之年把家中藏书通读一遍。但这次,却很难静下心来。 不清楚瘟疫的蔓延肆虐是怎样失控的,我只是牵挂着在物资短缺情况下,救治者与被救者的安危。武汉的医护人员,早已筋疲力尽,幸有援军助阵,他们前仆后继,血战沙场。他们当中,除了一些中青年专家,更多的还是正值青春年华的孩子! 在武汉市中心医院增援的甘肃省医务人员中,有一位名叫晓辉的呼吸内科专家是我同事的儿子,他一人管理两个病区,整天汗流浃背,不能多喝水,不得不穿纸尿裤。他和同事们常常感到近乎崩溃,但马上又互相鼓励投入战斗,下决心与毒魔死扛到底! 在这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成千上万的白衣战士,用他们疲惫而顽强的双手,把许多患者从鬼门关上拽了回来。 我被他们的精神和事迹感动不已,奋笔疾书,写了一首《白衣战士啊,我愿化作你神奇的手套》的现代诗。作品由三胜传媒公众号发布,并被上级作协和光明日报客户端转发。后来由罗田教师瞿志威和黄冈电视台主持人陈青,分别将原诗朗诵录制成音频作品并得到大量转发,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这是我为鼓舞一线士气所尽到的一份力量。 最感悲伤的是李文亮医生牺牲的日子。我从二月六号子夜开始,一直关注着李医生的的消息,希望他的离世是谣言,后来央视、武汉市政府和上海新民晚报都有公告或悼念之举,才相信他真的走了! 一天又一天,不期而至的冰冷数据都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包括一个又一个医护人员和尖端人才。人的生命,是如此的神奇,是如此的坚强,又是如此的脆弱! 家居隔离,科学防疫,生活、学习加锻炼,荤素搭配多喝水。大把时间合理利用,少看手机,每天强迫自己阅读两个小时纸质书,如《资治通鉴》和《泰戈尔诗集》等;电视节目,除了新闻节目就看央视播出的诗词大会;练习硬笔书法和毛笔字,践行"上紧下松,左紧右松,内紧外松"的间架结构法则,凝神聚气,横轻竖重;将年前跟“江湖醉仙”学 到一半的“八段锦”捡起来练上半个时辰:“双手托天理三焦,左右开弓似射雕……”通筋活血,调理脏腑。此外,家里原来闲置的破乒乓球台这次派上了用场,每天和孩儿他娘切磋一两次。原来糙得找不着对手的技术得到了一点提高,从抄豆儿,到推挡,再到抽杀,只是拉弧圈球永远学不会,当然,两人比赛的结果,我永远有亚军保底。 二月二,龙抬头。果然,中国龙抬头后,国内疫情拐点出现了,接连几天,不仅省内确诊病例降至三位数,而且出院数远远大于入院数,罗田和整个黄冈也都已为零。即使连续天阴下雨,我的心却渐渐晴朗起来。 抗疫已到关键期,外出之心不可有。为了防止抗疫效果反弹,上级指令继续居家隔离,严防死守。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隔壁李家院子里红灿灿的桃花开满枝头,义水河波光粼粼地流入凤城,绿韵盈枝的岸柳如同刚刚出浴秀发飘逸的少女…… 灾难终将逝去,解禁指日可待。当下,鸟儿是最自由的,而我们暂时的不自在是为了日后的更自由。只有保持对大自然有所敬畏,真心爱护,与之和谐相处,才会有人类社会的春光明媚,万紫千红。 二O二0年二月二十八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