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罗田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新用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李茂影视 于 2019-4-11 21:48 编辑
罗田青年作者李志来作品在《人民日报》发表
今天在单位翻阅4月8日《人民日报》,突然发现第七版“读者来信”栏目发表了罗田县青年作者李志来写的短评《改变不良生活习惯》。作品呼吁要通过宣传和教育,让环保意识根植于每一位村民的心中,让村民把绿色环保当成一种生活习惯。对那些在垃圾分类方面做得好的村民可以给予一定的奖励,激励广大村民养成垃圾分类的良好习惯。只有广大村民的环保意识得到提升,我们的乡村才能真正成为村容整洁的美丽乡村。刚好前天在论坛发表了《从懵懂少年到文艺青年 ──青年作家李志来印象》一文。事实再一次证明辛勤的耕耘,结出丰硕的果实。近年来,罗田县青年作者李志来创作渐入佳境,作品频频亮相于国内大报大刊。其中,极富思想性和前瞻性的理论稿《办好新时代农民讲习所,助力全面乡村振兴》在求是网发表后,被各大媒体纷纷转载,引起广泛的关注和热议。据悉,李志来是罗田县近年来涌现出的一位较有潜力的青年作者,日前新华网以《在文学的田园里笔耕不辍》为题报道过他的创作故事。他自小学五年级开始喜欢写作,那时候,他并不知道什么叫创作,只是无意之中把一首题为《阳光轻轻走过来》的短诗发表在当时有影响的《中学生阅读》和《农村孩子报》上,他于是成了全县中小学生中的红人。平时他善散文、小说、时评等多种文体,已有已经有上百篇文章获奖或见诸报端,著有散文集《记忆是盛开的花朵》
附《人民日报》全文
改变不良生活习惯
笔者回农村老家探亲时发现,很多村都配置了生活垃圾桶,村里也组织人员定期进行清理,此举不失为一项改善农村居民生活环境的利民措施。然而,在一些地方,笔者看到,有的垃圾桶里并没有多少垃圾,而垃圾桶旁却垃圾遍地,堆积如山。部分村民仍旧习惯性地将垃圾倒在家门口,垃圾桶形同虚设。为何部分村民会随意乱倒垃圾,不把垃圾放入垃圾桶呢?关键在于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一方面,通过宣传和教育,让环保意识根植于每一位村民的心中,让村民把绿色环保当成一种生活习惯。另一方面,要制定相应的管理机制和奖惩机制,在村规民约、村民自治和相互监督上下功夫,对那些在垃圾分类方面做得好的村民可以给予一定的奖励,激励广大村民养成垃圾分类的良好习惯。只有广大村民的环保意识得到提升,我们的乡村才能真正成为村容整洁的美丽乡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