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罗田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新用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凤山一男 于 2018-12-17 16:05 编辑
知道程静的名字,是在《老爹》这篇散文里,她用真诚的笔调向我们介绍了这位高大矍铄无私奉献的老爹(罗田关工委老主任姚盛贤先生),读后让我格外感动。春节回乡,通过家乡的一位老前辈得知她的联系方式,她为人很爽快,很快我们便成了文友。随后,读了不少她的生动感人且有特色的文章。 《童年旧事--父亲治病记》这篇文章中没有华丽的词藻,表达的是对父亲的感激感恩之情,其中的细节描写尤其感人肺腑。文中写到,父亲又住院了,家里冷冷清清的。隔了几天,我中午放学回家,看到家里好热闹,母亲和外婆正在灶上做饭,姑妈们都来了,父亲披着一件大衣坐在藤椅上,虽然消瘦但精神很好,我高兴极了,父亲出院了又可以跟我讲故事了。下午放学我走在路队里,脚步欢快得很,可踏进家门却是一派冷清的气象.....。从这些细节能找到父亲生活的影子,读来尤感亲切,真挚感人。尤其对于我们年轻人,等于是上了一堂教育感恩课。 父亲是天,母亲是地,天旷地博。《母亲》在作者笔下就像一部博大精深的书,作者让人在这篇文章里读到了许多人生启迪。母亲只是一个平凡的农家妇女,正如她的名字一样,既有菊的坚强,又有兰的雅致。作者先用母女情深抓住读者的心,叙述母亲的辛劳善良仁慈与坚强。没有人为地拔高她,而是以真切、平实的笔调,通过日常生活的琐事、生活细节去描写她的勤劳克俭、坚韧不拔,慈祥能干。从她的作品中都能找到母亲生活的影子,读来尤感亲切。同样给我们以极大的震撼! 好的散文,光有故事情节显然是不够的,当使读者在有所乐的同时还有所悟。但凡成功的作品本色求真是最好的技巧,在《好花须在园里种》里作者写道:“园子里的两棵杜鹃开花了,绿油油的叶子上泛着一层薄薄的绒毛,深红浅红的花儿有打着朵儿的,有迎风怒放的,好像在欢迎从远方归来的我。”读着这样的文字,我们体味到的不仅是一种诗情,更多的是作者对这一方乡土的挚爱和欣赏。因为有着对农家生活的情愫,还有着一双善于发现美的慧眼,所以,读之给人以赏心悦目的感觉。 感动那份浓浓的乡情与友情。“我和小苇的友情,虽然时空阻隔我们不能天天在一起,但儿时的那份纯真和美好依然历历在目,不是我遗忘了她,而是我已从那次分离的悲伤中走了出来;虽然不常联络,但我已经习惯了把她放在心底。来……”这是《尘封的友谊》中的文字,文章以朴实略带惆怅的回忆情景和耐人寻味的故事情节牵动了我们对友情的思念和对家园的牵盼。 深厚的内功,当然离不开深厚的生活基础。看看那并不算起眼的《谁动了我的冬瓜》《工作要赶不要急》《尽孝要趁早》等篇章就知道,作者是个懂生活而且很会“过日子”的人。她能捕捉到平淡生活中不易发现的美,善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给我们娓娓道来。往往能让读者“浮想连翩”,仿佛身临其境,也有许多的感悟和共鸣。 散文创作,选择题材固然重要,但只是一个方面,好的散文作品还在于作品自身的审美追求。如《三城记》把生活中的小事,娓娓道来,透露出丰富的思想内涵。正因为如此,在她的散文里所呈现的便是超凡脱俗的乐观随心和返璞归真的简单惬意。“当我们将慰问金交到老人手上时,他再三推辞,“我的日子过得去,我的那些老战友牺牲在战场上,我享了这多年福,还要政府多操这多心,真是不好意思,这钱我不能要......”老人朴实的话语和崇高的境界让我非常感动,对比这些枪林弹雨走过来的离休干部,我觉得我们这些晚辈真的要好好学一学。在《民情日记》字里行间充满勃勃生机。文字背后,又有一份深入民生的忧患意识和沉着的气度。 一般说来,散文的关键在于捕捉情理之间那一份情趣、理趣。离不开审美趣味,令读者愉悦,令读者得到启迪,才能引人入胜,才会有足够的吸引力。对于一个公务繁忙的人来说,没有一点韧性和定力是很难做到的。因此,程静的这种坚持就更显得难能可贵。作者;李志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