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田论坛

 找回密码
 新用户注册

扫描二维码登录本站

查看: 58663|回复: 12

鄂东往昔话挑盐

[复制链接]

1012

主题

2576

回帖

34万

积分

积分
342290
发表于 2018-8-28 17:26: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罗田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新用户注册

x
9945e087dce0f1a6b10a7c78d0f74607.jpeg

日寇侵华,铁蹄踏碎神州大地,鄂东人民饱受战乱之苦。自1938至1945七年间,鄂东人民用辛酸血泪和汗水谱写一部气势恢弘的人间挑盐史,真实记录抗战时期鄂东人民一段艰难的生活历程。

抗战时期,由于日军对长江中下游水陆交通实行严密封锁,造成鄂东城乡生产生活物资匮乏,严重影响人们日常生活。特别是与人一日三餐不可缺的食盐,一时市面上奇货可居,洛阳纸贵,盐价一路飚升,甚至断挡缺货,最高时一块银洋只能买一斤盐(鄂东人称银元叫银洋,当时一块银洋能买一担稻谷,一担稻谷100至120斤),人们谈盐色变,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茶余饭后谈论的焦点热点话题。

为解决“盐荒”燃眉之急,鄂东民众自发组织盐队“进山”,步行肩挑背扛,踏上漫长艰苦的挑盐路,到安徽霍山、六安、寿县、淮南、安庆等地,挑盐谋生度日。

为缓解无盐日子,调节饭菜口味,人们想尽千方百计以辣代盐,煮硝熬盐拌菜,用腌菜汁代盐炒菜。因长期缺乏食盐营养,大部分人面黄肌瘦,面目浮肿,走路脚酸手软,四肢无力,导致各种疾病频发,身体状况堪忧。

鄂东挑盐线路有五条,其中主要有一条从:麻城宋埠→白果→夫子河→罗田大崎→三里畈→罗田县城→凤凰关→英山石头咀→安徽霍山中界岭→漫水河→霍山县→六安→寿县→淮南,全长800多华里,翻越横亘中原的大别山,直抵淮河平原。

鄂东盐运方式,同其它地方货运有着不同之处。一般有船排运、马帮运、驼队运、马车运。这里没有可供替代人力交通运输工具,完全靠人力步行肩挑背扛来完成,带有典型的地方盐运特色。

当年称挑盐人为“盐夫”、“盐客”,盐队领头叫“票头”。挑回来的食盐,一般供自己食用,也有对本垸本村邻居亲戚调剂借用,多余部份拿到店铺盐行出买,赚点辛苦脚力钱,也有人专门从事以挑盐为生计获取“盐利”;还有给大户人家或商铺盐行出人出力当挑夫,又叫盐夫,人家付给脚力工钱。

盐夫、盐客外出挑盐,一般会选择时令季节,上年多在老历正、二、三、四月间,下年定于八、九、十月秋凉时,避开农忙下畈季节,错开高温酷暑雨雪严寒天气。

由于“食盐热”兴起,从鄂东到皖西这条路上,形成由政府和民间组成以盐为产业的管理服务群体。沿路各县设有过境盐警税卡,维持治安秩序,征收盐税也叫“抽厘头”。一路上有盐店盐行、旅馆饭店、茶楼酒馆、赌场妓院。有买草鞋、茶水、旱烟、日用杂货,小商小贩沿途叫买,江湖帮会盛行。盐客们时刻提防黑店坑人,土匪强盗拦路打劫,盐行卖售假盐,使“昧心秤”短斤少两,同行路人拐骗霸道。

盐客挑盐有五怕:一怕投宿黑店,二怕拦路打劫,三怕盐路生病,四怕大雨淋盐,五怕盐商坑客。这五怕谁遇上,轻则盐货丢失,挨打受骂,重则身家性命难保,自认倒霉。当年人们出门挑盐不仅要承受寒来暑往天气考验,而且要经得起艰苦劳累折磨,还要招架难以遇料的风险。总之,一担盐挑回家,是用生命和血汗换来的。

当年鄂东流行几句民谣:儿想盐望娘哭,娘想盐望天哭。人生百味,无盐没味。柴米油盐酱醋茶,一日三餐离不开它。菜无盐,食无味,饭不香,鄂东煎熬渡盐荒。

人们习惯把到安徽挑盐叫“进山”,“到山里头去”,回来叫“出山”“回程”。一般挑一趟盐往返要得十天半月,一担盐重量一般在100至120斤,(指16两制大秤),力大的人可挑一百多斤,力气小的只挑六七十斤,上路挑盐的大部分是青壮健汉,身体差体弱多病的人吃不消。

盐队组成人数,有几人、十几人、也有几十人上百人不等。一般邀约的,多数是本乡本土,垸中亲房本份,亲戚朋友,也有本保本乡外保外乡外县都有,老中青少混杂其中,

盐路上人来人往,车水马龙,旅馆饭店那是路上不断人,灶里不断火,前客走后客到,吃流水饭,店家伙计忙昏了头。

挑盐所具备的行旅事项;一条一字弯檀树扁担,一根野茶树打杼供换肩用,两根麻绳,两只四角布盐袋,8至10双片筋草鞋,随身携带盐资盘缠。困难人家还稍带大米、干粮、药材、皮货、山货、土特产,沿途变卖换取盐资路费,这类盐客实在太辛苦,来去无空肩,肩背磨破了皮,途中也得到大伙同情相帮“搭把肩”。稍带伙食干粮的盐客,沿路分段存放叫“存头”,为了减轻一路负担,为来回提供方便。

挑盐出门,一般要选择吉日,以图一路平安顺利,东方拂晓上路,如出门撞上女人、病人、狗叫为大不吉利“丧门星”,没碰上好兆头,有的人立马转身,也有人不信邪,硬着头皮往前赶。

据挑盐老人回忆讲述,七十年前盐客衣着打扮形象:头带“十八道”麦草帽,身穿对襟布扣青兰棉衣,脚穿片筋草鞋,手握野茶子树打杼,腰系青布腰带,脖子上围着半园笋衣或布搭肩,一支旱烟杆掉着一只青布烟袋,一把大蒲扇或一把“皮纸绔”拆扇,斜插在腰间,随着行走的脚步,小烟袋在腰间摇曳,左肩搭着一条白布汗手巾,肩扛一字弯檀树扁担,据说要是放在地上,两边腾空八寸到一尺。还有一只随身饮水竹筒,供吸烟用的火镰石、铁片、纸煤子装在竹筒中。

挑盐负重有诀窍,翘扁担不会挑会翻扁担欺生,感觉别扭吃力,只有掌握挑担诀窍才会得心应手,盐袋要高低得当,前后距离适中,还有供专门挑盐用打绳索结扣,才不夹人不打摆,走路脚步要沉稳,随着扁担的张弹力,涉起步子往前走,才会轻松省力不伤人。

老盐客告诉新盐客,盐要轻起轻放,不然会‘社秤’,是真是假无从考证。盐客们称盐挑子叫“沉盐铁”,看似两驮百十来斤,远路无轻担,越走越疲劳,越挑越重。难怪盐客中有句口头禅:沉盐铁,沉盐铁,压死挑盐客。

进盐行选盐识货砍价大有诀窍,一般老挑盐的不急着装货,先到各处走走看看,常言道货比三家不上当。当年普遍卖的大砂盐,又叫大粒子盐、岩盐。正宗大粒盐,颗粒均匀,色泽青白,咸味淳正,无泥砂杂质。一般选盐谈价,吃饭歇店,由经验丰富的老盐客或票头出面打理。更要留心黑心盐商在司秤上做手脚,盐路艰险水深莫测,处处有陷阱,一不小心不是吃亏,就是上当,宰你一刀没商量。

每天按规定行程路线,一般每天要走80至120华里,每到一处存头地,吃饭歇店两不误,每到吃饭歇店,一般由两人轮班做饭,盐货有专人看管,其它人就地休息。说起做饭还有一个真实的故事,有一次在霍山县漫水河存头地饭店,两盐客正在忙着做饭,甲说:“哎呀,叉天子打了仰天子”,乙问:“流泪不”,甲回答:“流”,甲乙同声:“碾吧”,恰逢饭店老板娘出来听到二人说话,开口问:“二位客官,把我的锅打破了,想碾,往哪里碾”,两盐客一听,知道遇上内行,连忙向老板娘说明原委,当场赔理道谦,并执意要陪锅钱,老板娘也是大方之人,笑了笑:“一口锅值不了几个钱,别耽搁了兄弟们吃饭,叫店伙计再换一口”。一场纠纷冰消瓦解,原来两盐客和老板娘都是江湖道上的人。

当年在鄂东皖西这条盐道上,有一个江湖帮会组织叫“汉流”,又称“入礼手”,也叫“九个半”,是一个严密的帮会组织,有着严格的辈派等级,帮规森严,注重江湖义气。其入会人员有:中下层政府官员、军人警察、普通百姓、商人小贩、杂耍艺人、乞丐袍哥、戏角生旦、船帮水客等鱼龙混杂,五花八门,涉及三教九流。

入会必经本帮兄弟引荐,有入会仪式规矩,只要加入礼手,都是同道中人,帮中有句口头禅:四海之内皆兄弟,天下礼手是一家。帮内平等相处,亲如兄弟,大家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出门走江湖,身无分文,照样住店吃饭,有困难找同道兄弟帮忙,见面交流有一套江湖手语黑话,要行“九个半”见面礼,桃园三结义手试礼。随着盐客消失,礼手帮会也一并退出历史舞台。一般行走江湖的老盐客和票头,多数加入礼手帮会,一路上为大家提供了不少便利。

盐客中有四不准:不准赌博,不准嫖娼,不准汹酒误事,不准私自脱队。大部分人能遵守规矩,但也有个别人破规越戒,偷着找乐子,不仅败坏了盐路规矩,还丢失了盐资路费,惹出麻烦,当然要受到票头训斥惩罚。但看在同乡同路兄弟的情份上,大家不能看着犯错之人吃住无门,空手回家,由票头号召大伙“凑份子”, 也要把盐挑回家。

在漫长的盐路上,鄂东盐夫盐客,肩挑沉重的盐担,一步一个脚印,徒步横穿大别山,行走在曲折崎岖的青石路上,任凭风吹雨打,寒来暑往,一步一把汗水,面朝大路背朝天,檀树扁担压得吱呀直叫,汗水染黄了扁担,每当歇脚住店时他们倒头便睡,或挑脚泡,换草鞋,不停地擦汗。盐袋上的麻绳象竹棍一样僵硬,久久不能倒伏,这是因为整天负重拉力所置。

鄂东盐客为家人和民众扛回了生活希望,为大伙挑回了生机和期盼,这是一段令鄂东人民刻骨铭心的历史。

在风雨辛酸的盐路上,盐夫们相互关照,情同手足,盐队中有一条约定成俗的规矩,既要保证兄弟去,又要保证兄弟回,决不能让一个人落下掉队。对于初次上路挑盐的新手,双脚磨起了血泡,双肩磨破了皮,实在走不动,落在后头,有力气大的人分摊盐担,遇上生病的兄弟,大家出手相帮,不图回报。这是鄂东盐客为人处事,接纳包容,他们有大山一样朴实宽厚的胸怀,永不低头言败的坚强性格,迈着坚实沉稳的脚步,行走在漫漫的盐路上。

鄂东盐客爬行在陡峭的山路上,不管前面的路多么艰险遥远,他们始终以一种乐观向上,热爱生活的心态面对。上坡途中齐喊盐夫号子,相互鼓劲加油;下岭时大伙同哼盐客调子,倾诉心中郁闷悲哀,低沉的声调在空旷的山谷中久久回荡,带来阵阵回音。在十里凉亭歇脚时,你说一段笑话,他讲一个故事,甲打谜语乙来猜,划拳抵棍搬手劲,乐在其中。歇店时来几句东腔畈调,山歌情歌信口拈来,苦中有乐,大有一种世人忧伤我独乐的精神心态。

盐客出门在外,总会耽心家里庄稼农活,日落黄昏之时,麻麻细雨独坐店中,难勉激起思家之情。回家路迢迢遥远,挑盐客归心似箭,狠不得一脚跨进家门,让全家老少享受有盐饭菜的喜悦,分享人盐平安回家的欢乐。自从家人出门挑盐,全家人搬着手指头算时日,心想此时该到了哪里,还剩下几天,不久就会回来。白发苍苍的父母站在垸前望儿回归,多情的妻子在村口掂起脚尖盼着丈夫回来,儿女望着昔阳想念父亲,日思夜盼,梦中相见,梦想成真,终于有一天盼到出门半月当家的挑着白花花的盐回来,全家人比过大年还高兴过瘾。(作者:叶启方)


323

主题

12万

回帖

953万

积分

积分
9531292

最佳新人热心会员推广达人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荣誉管理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18-8-28 17:51:15 | 显示全部楼层
{:55_700:}{:55_700:}
流浪他乡,情系罗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3

主题

12万

回帖

953万

积分

积分
9531292

最佳新人热心会员推广达人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荣誉管理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18-8-28 17:51:34 | 显示全部楼层
曾经听祖辈说过挑盐的经历
流浪他乡,情系罗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3

主题

12万

回帖

953万

积分

积分
9531292

最佳新人热心会员推广达人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荣誉管理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18-8-28 17:51:41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
流浪他乡,情系罗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9

主题

1259

回帖

66万

积分

积分
667050
发表于 2018-8-28 17:53:10   | 显示全部楼层
盐是国计民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离不开食盐,食盐是人体进行新陈代谢的重要元素。到霍山挑盐是历史的记忆,也记录了一代人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的困苦生活,如今,人们早已享受了幸福的生活,但靠挑盐度日的历史也是不能忘记的!
来自大别山区罗田县进士河畔的农村人,喜欢农村种养殖技术传播、文学丶新闻、拍照、旅游和交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1

主题

2099

回帖

20万

积分

积分
201469
发表于 2018-8-28 18:16:38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个年代,中国人太苦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5

主题

1209

回帖

33万

积分

积分
331386
发表于 2018-8-28 18:22:55   | 显示全部楼层
写得好!写出了那个年代的沉重、辛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66

主题

4万

回帖

316万

积分

积分
3165464

最佳新人活跃会员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18-8-28 19:21:1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样的东西多写写有好处,年轻人哪知道写的是当时吃盐的困难和辛酸,我们小时候听老人说过到安徽吴店挑盐的辛苦,你写的这篇文章正好证实了当时的场景。
哎...今天够累的,签到来了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12

回帖

6万

积分

积分
60295
发表于 2018-8-28 19:28:2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叫挖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1

主题

1210

回帖

7万

积分

积分
76588
发表于 2018-8-28 20:30:27 | 显示全部楼层
        麻城宋埠→白果→夫子河→罗田大崎→三里畈→平湖大脑村→北丰→黄金山村--肖家坳-- 唐家冲歇程坳---大河岸镇古楼冲村张家塘---鲁家河---东安河---英山石头咀→安徽霍山中界岭→漫水河→霍山县→六安→寿县→淮南,其中大河岸镇鲁家河至东安河的古道还在都是大块石板铺成的,平湖至东安河沿线还有当年旅馆的遗址。
我作为一个农民,一定要坚定信心,立足岗位,尽责尽心尽力当好农民工。自觉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种好地,打好工。服从老婆、服从老板、服从公安局、服从村委会、服从政府!做一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农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新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联系方式|关于我们|罗田论坛 ( 鄂ICP备16011092号-2 )

GMT+8, 2025-5-2 03:20 , Processed in 0.180892 second(s), 4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