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田县骆驼坳镇燕窝湾村地处骆驼坳镇东部,全村版图面积5.67平方公里,1402人。曾经的燕窝垸村是大别山千沟万壑中一个普通的小山村,村集体负债近百万元,人均收入不足1000元,是全县出了名的重点贫困村。
近年来,罗田县委统战部应势而谋,打造同心·燕归园,“五谷丰登兴统战”实践创新基地。党建引领,统战聚力,经过几年的努力,如今的燕窝湾村实现整村脱贫出列,穷了几代人的燕窝湾村民过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
一谷:民企联村样板区
开展民企联村,实现精准脱贫。湖北省燕儿谷生态观光农业有限公司与燕窝垸村实施“百企帮百村”联姻,促进该村精准脱贫。公司大胆创新,积极探索出一条“联合党建、联合规划、联合决策、联合投资、联合办公、联合环保、联合双创”的 “七个联合”村企联建之路,成功开创了公司、集体和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很好地实现了企业盈利、村级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多赢目标,为脱贫攻坚夯实了坚实基础,2016年燕窝垸村实现了整体脱贫。2019年,燕儿谷公司为村民提供就业岗位700余个,村民通过出租土地获取租金收入202万元,在公司上岗获取务工收入570万元,村民依托公司平台零售农特产品收入620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11630元。
二谷:回归经济示范区
发展回归经济,助力乡村振兴。2010年,从燕窝垸徐家老屋走出去的徐志新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毅然回村担任第一书记,从一个京城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转身成为山区贫困村脱贫致富领路人;2013年,徐志新注册成立了湖北省燕儿谷生态观光农业有限公司,鼓励村民通过各种形式就业、入股,村委会以荒废的橘子园、村小学荒地入股,成为持股10%集体股东。村民们在家门口就业的同时还能分享公司发展的红利,外出务工的村民也纷纷回乡,在燕儿谷务工经商、投资置业。还带领周边6个村参与片区旅游开发、发展特色产业,共带动5800名群众脱贫致富。
(县农业农村局向”五送下乡“村捐赠物资。)
三谷: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创新创业示范基地
新的社会阶层,推动实践创新。2020年,罗田县委统战部在燕儿谷成立了罗田县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以下简称新联会),徐志新被推选为罗田县新联会会长,燕儿谷总经理助理、财务总监马鹏飞任秘书长,新联会办公地址设在燕儿谷。新联会将在县委的统一领导下,带领全县广大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创业创新,积极投身经济建设,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推动高质量发展主动作为、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四谷:党外知识分子创新创业示范基地
党外知识分子,绽放智慧光彩。燕儿谷也是全县600余名党外知识分子创新创业研修研习基地,在县委统战部的支持下,县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定期在燕儿谷组织开展全县党外知识分子政治理论学习培训班、学术研讨会、红色家书朗诵会和座谈交流会等,大家齐集一堂,建言献策、贡献智慧,因此,燕儿谷也成为全县党外知识分子创新创业实践基地。
(罗田县知联会牵线搭桥,北京通州区委统战部与罗田县委统战部缔结友好合作统战)
五谷:传统工艺传承振兴示范基地
抢救传统工艺,实施传承振兴。为了传承振兴传统工艺,燕儿谷成立了大别山地区第一所乡村工匠学校,如今,一个集篾匠、木匠、画匠、花匠、弹匠、铁匠、酒匠、面匠、石匠、雕匠、泥匠等40余名“九佬十八匠”传统手艺人的乡村工匠学校已基本建成。工匠学校的建立,对传统手工艺实现了活态传承,为乡村旅游注入了乡土文化内涵,使游客在体验手工技艺中感受农耕文化的魅力。如今,一些中小学校、高校企业、事业单位纷纷将工匠学校确定为研学研习基地,每年都有近万人次来学校参观研学,堪称守望乡愁、传承记忆的摇篮。
如今燕窝湾村是湖北省宜居村庄、湖北省文明单位、全国旅游扶贫试点村、首批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单位、湖北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村、湖北旅游名村、国家3A级旅游景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国家森林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