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罗田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新用户注册
x
徐革威:新型农业的先期引导者 鄂东晚报记者林志文 通讯员方鸢宇 龚志英 罗田县政协委员、万家丰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徐革威,怎么看都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一双沾满灰尘的皮鞋、几块钱一包的利群香烟、头发乱糟糟的。黑白相间的POLO衫领口上,3粒扣子全开,露出黑黝黝的脖子…… 可与他一交谈,听众的思绪就会围着他的思路转——生态农业、规模化立体种植、无人机、远程监控…… 转战河南、安徽、山东及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矿业市场多年后,2008年,徐革威决心回归到农业上来。他说,25岁前他就一直在种田,对田地有感情,也对农业有信心。 当年3月,他投资180多万元购置6台先进农机,跨区收割小麦、水稻。最后一站在黄石阳新,已是第二年的1月8号,“那天刚好是农历腊月初八,我记得很清楚,当时下着小雪。”这一年,全国发生大面积雪灾,担心被大雪困住回不来,徐革威密切关注着天气变化,在阳新一收割完,便抢着往回赶。 这一趟行程下来,徐革威带着他的农机作业队,在9个月内跑了一万多公里,收割面积5万多亩,收入250多万元,首战告捷。 收入虽然可观,但吃的苦,常人却难以想象。曾经,他们在河南省鹤壁市连续作业一天两夜,收割一万多亩地,直到把备用油、汽车油箱里的油全抽出来用完了,才能顺利返程;曾经,他们一个星期早、中、晚三餐都在作业机上吃八宝粥,“既能止饿又能当饮料”,他到现在还为自己的小创意而“沾沾自喜”。 截至目前,徐革威先后投资2300万元,购置226台套联合收割机、插秧机、粮食烘干机等农业机械,培训当地农民当农机手,把农机租给他们,收入四六分,他只得四成。“勤快点的农机手,一趟下来能赚到10多万元,这样做既带动了周边乡亲们致富,自己也能抽出精力发展其他产业。”现在,租用他的农机外出作业的有48人,这些农机手一年的收入合计达到336万元。 在他带队外出作业的时候,有几件事对他启发很大。山东德州有个种粮大户,种植面积达到1.6万多亩,除前两年因经验不足亏损外,之后每年盈利几百万元;黄石阳新有个女种植户,年纪轻轻便率先种植1200亩泰国糯,纯收入达到100万元。 “别人租农机作业都能赚钱,我有这么多先进农机,为什么不自己做呢?”一个想法在徐革威的脑海里油然而生。2013年3月18日,他在罗田县骆驼坳镇徐家湾、卢家坳、赵家湾等村,流转土地1300亩,创办罗田县万家丰农机专业合作社种植水稻;结果因为没有种植经验,亏损13万元,两个合伙人打起了退堂鼓。他独自承担13万元的亏损,退还了两人的原始股金,同时增加流转土地300亩,“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我对农业有信心!” 他的行为得到罗田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县农业局的科技特派员跟踪对口服务,及时提供技术指导和虫害等灾情防治情报;2014年,他的水稻种植实现盈利57万元。2015年,他再次增加流转土地1000多亩,投资14.7万元增购两台无人机喷药,大大减轻了人工作业强度,增加了作业效率,2017年,罗田县万家丰农机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面积达到5323.8亩,预计今年可实现盈利150万元。
2016年,徐革威成功当选为罗田第十届政协委员。当年,他又成立农产品纸塑包装厂,引进一套粮食烘干设备生产线。2017年成立万家丰米业有限公司,投资200万元引进全套精米加工设备,完成了种植、收割、烘干、仓储、加工产业链。 这几年龙虾产业大热,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武汉市农业科学院派驻的科技特派员建议徐革威试验虾稻连作,提高综合效益。徐革威拿出100亩稻田进行虾稻综合种养,所产龙虾个大鲜活,产品远销海南、重庆、青岛、深圳等地,引得武汉白沙洲等地批发商开车前来抢购。 一个偶然的机会,徐革威得知江西有人种植草莓的技术很好,几经商谈,两名技术员欣然而至,50亩草莓园产值非常可观。 当前,徐革威带领的专业合作社和其他企业,年付土地租金170万元,年安排就业人员85人,年付务工工资340万元,并帮助6个村的贫困户55户126人顺利脱贫。他先后获得湖北省明星科技示范户、黄冈市农机大户、罗田县精准扶贫龙头企业、全县示范合作社及种植能手等殊荣。 徐革威,从普通农民转身为新型职业农民、再到一名优秀农民企业家,他以对农业的深厚感情和政协委员的责任感,最大限度地盘活了农村土地资源,搭建了以农机服务为载体的种植、加工平台,开创了农业转型升级、农村土地增效、农民增收脱贫致富互利共赢的新格局。 (刊发于《鄂东晚报》2018年7月26日13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