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田论坛

 找回密码
 新用户注册
查看: 53220|回复: 3

纸上还乡,何以可能——读傅菲《故物永生》

[复制链接]

326

主题

2296

回帖

27万

积分

积分
272294
发表于 2018-4-21 21:52: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罗田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新用户注册

x
纸上还乡,何以可能
——读傅菲《故物永生》


  我向来反对以代际给作家贴标签的做法,就拿擅写乡村的大家沈从文、汪曾祺、孙犁、陈冠学、迟子建来说,如果不是文中提到的具体时间与事件背景,你说他们是几零后?他们的文字几乎没有清晰的代际特征,不过是一个时代的作家写一个时代的事情而已。待我读完傅菲的散文集《故物永生》后,我的固执有所松动。联想起我欣赏的几个“70后”作家,都有浓重的怀乡情结,都有自己的文学“基地”。尽管他们的身体已离开乡村,但他们的写作却不断地“返回”和“深入”,并且建立了比出生地更可信的故乡。比如付秀莹之芳村、魏微之吉安、徐则臣之花街、梁鸿之梁庄、鲁敏之东坝、傅菲之枫林……  
  “70后”的出场,正值“政治-经济”大转型,随即,物质财富毫无悬念地成为个人价值的唯一标尺。大幕的背后,是传统文化的变异、乡村伦理的退场。农耕时代的器物、传统的手工艺人,温柔敦厚的情怀、静水深流的故事,几同于落后、守旧乃至反动。面对忽如其来的“变故”,“70后”的傅菲似乎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因而有些犹疑,有些恍惚,有些失落。  


  “在一个面目全非的村庄面前,我们成了一群不知所终的人,来去皆茫然。”(《瓦:烈焰的遗迹》)瓦,在这里是隐喻。作为一种物质形态,它有关爱、怜悯、眺望与等待的暖意。当它被取自石头,经过工业处理,坚硬无比的钢筋水泥取代后,改变的不仅是居住条件,还有生活态度与生命期许。“我一直固执地认为,城市的房子是安放身体的,而乡间的房子是安放灵魂的……城市鼎沸,却没有温度。乡村寂寂,却浑身柔软。”(《泥:另一种形式的生活史》)话虽这么说,傅菲却也承认他热爱城市,而对自己的“逃亡”,无法给出合理的解释。这是“70后”普遍的悖谬与尴尬。  
  《故物永生》收集26篇散文,分别写了床、米、铁、罐、棺材、八仙桌、棉花、火炉等26种器物。它们存在于一个叫枫林或饶北河的地方,聚拢起来,宛如水墨丹青的风俗画。然而,它并非总是美好喜悦、卑微悲悯;有时,也面黄肌瘦、面红耳赤。傅菲强大的写实能力,使笔下的器物散发烟熏火燎的气息,呈现了那个时代的乡村风貌。那里有饥肠辘辘的少年、蓬头垢面的铁匠、唾沫横飞的村妇、棺材里交媾的男女、眼屎巴拉的弹棉佬……相对于田园牧歌,傅菲确实有点“反审美”。“当我看到有些码字的人,把农村写得那么美,那么像个天堂,可以寄存灵魂又可以安放肉体,我特别愤慨。他们看不到农人挣扎般的生存,和无人援助的困境,我觉得他们是睁眼瞎。”(《木箱》)显然,傅菲不是单向度的“乡土作家”。  


  同样书写乡村,与“50后”“60后”的贾平凹、莫言、阎连科、余华、毕飞宇不同,“70后”的傅菲既矛盾又纠结。虽然两者对乡村都有深厚感情,都表达了对乡土的虔诚敬意。但是,前者秉持见证与批判的写作伦理,笔下多的是泼烦、荒诞的日子以及人性顽劣的渊薮。告别乡土,他们义无反顾;面对敞开的城市,傅菲也禁不住脚步,并且很快喜欢上了城市的生活。所不同的是,他的乡村经验,未必是亲历,多的是“实感”。即便亲历,也因年少不更事,难于形成苦难记忆。反之,他记忆深刻的是父母、奶奶和水碓房的老头“像饭一样的慈爱”,他感触最深的,是城市丰富的物质享受和冷酷的商业法则。在此法则下,欺诈、冷漠、负义、犬儒、虚伪等等,更加可怕的人性之恶毫无遮掩地发生。这就注定傅菲的“告别”是犹疑的,伤感的,疼痛的。  


  “因为故物以消亡的方式,和我们这一代人作别。这不仅仅是时代变迁产生的痛,也是时间带给我们的痛。”(《后记:之所以谓故乡》)消逝的不再复生,苟延残喘的不受待见,且必将死去。可是,除却它们,现实感在哪呢?在网络里、在虚构的写作中、在朝九晚五的日复一日吗?无论如何,傅菲不可能把自己再次植入乡土,他只能“纸上还乡”。  


  于是,在《院子》中,我们看到爬满瓜果的竹篱、墙垛,看到母亲晾晒衣服的身影,看到枣树上闹得正欢的鸟儿;在《渡口》里,我们看到洋槐树下的竹筏,清晨撒网的渔人,秋风摇曳的芦苇,石板上赤膊睡觉的少年;《水井》里,有好看的鲤鱼,葳蕤的水苔,哼着小调的堂客等等。这是傅菲打捞的诗意景象,但他不耽美、不矫情,而是在器物上铺展人事。他笔下的人事,弱小而宽阔,但也不乏狡黠和世故;他们臣服于命运,也活得有滋有味。而我,通过他寄寓器物的深情,看见了祖祖辈辈灵魂深处的欢欣、伤痛、善良、坚韧与冀望。  


  傅菲自称对故旧的乡村和器物有近乎病态的迷恋。我以为,他迷恋的不只是乡村的景致,更是人情伦理。大家庭复杂微妙的关系,人心的柔软,人性的幽深,人情的曲折等等,几千年的农耕文化积淀,岂是转身就能离开的?所以,无数人弃如敝屣的故物,在这里散发出温润的光泽。如此用心,某种意义上,可看作是他构建“纸上故乡”的努力。  


  我注意到,傅菲“重返”的不是家乡,而是故乡。事实上,时间之手早已篡改乡村的地理和精神版图。家乡是变化的,是躁动与仓惶的;故乡则是不变的,是安静与凝定的,是身在千里之外,却从未离开的。  


  在价值杂糅的时代,我们流落他乡,有强烈的个体意识,却未曾卸载传统的情感诉求;我们现身广场、出入会所,但没了气息相通的公共生活;我们懂得后现代的技术操作,但缺乏进入未来的想象力。《故物永生》从当下出发,沿着时光的纹理,审视自身与故乡的契约,接通了远方与故土的联系,为深陷庸常现实的我们,提供了自我关照与抵达的路径。(文/李志来)

886

主题

7890

回帖

156万

积分

积分
1563537
发表于 2018-4-22 05:51:5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一直固执地认为,城市的房子是安放身体的,而乡间的房子是安放灵魂的!英雄所见略同
哎...今天够累的,签到来了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3

主题

11万

回帖

905万

积分

积分
9053654

最佳新人热心会员推广达人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荣誉管理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18-4-22 08:35:18 | 显示全部楼层
{:55_700:}{:55_700:}
流浪他乡,情系罗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3

主题

11万

回帖

905万

积分

积分
9053654

最佳新人热心会员推广达人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荣誉管理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18-4-22 08:35:26 | 显示全部楼层
精彩评述
流浪他乡,情系罗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新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联系方式|关于我们|罗田论坛 ( 鄂ICP备16011092号-2 )

GMT+8, 2024-4-19 18:16 , Processed in 0.101983 second(s), 2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